公而忘私
成语拼音
- gōng ér wàng sī
公而忘私成语解释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典故出处
-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成语典故
-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成语造句
- 他在工作中常常全身心投入,完全达到了公而忘私的境界,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顾一切。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祁黄羊的人。他为人正直,公正无私。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十分惊讶,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坦然地说:“您问的是谁能胜任县令这个职务,又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我考虑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私人恩怨。”晋平公听后,对祁黄羊的公正无私深感敬佩,于是就任命解狐为南阳县令。解狐到任后,果然把南阳治理得很好。
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又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合做法官,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祁午为人公正,有做法官的才能。”晋平公于是又任命祁午为法官,祁午也确实像他父亲所说的那样,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
祁黄羊这种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只考虑才能和品德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祁黄羊这样公而忘私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春秋时期的子文,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三次担任令尹之职,毫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毫无怨言。
这些先贤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公而忘私的精神内涵。他们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摒弃个人的私利和偏见。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公而忘私的例子。那些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日夜操劳的公职人员、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的法律工作者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公而忘私的精神风貌。
公而忘私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它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当每个人都能做到公而忘私时,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以古人为榜样,传承和发扬公而忘私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公而忘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