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成語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公而忘私成語解釋

爲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爲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典故出處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

成語典故

春秋時代的晉平公要找一位有賢能的人擔任南陽縣的縣令,因此他找來大夫祁黃羊,想請他推薦適合的人選。沒想到,他竟不計前嫌推舉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晉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戰的人擔任軍中統帥的職位,祁黃羊知道之後,大力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一點都不擔心別人的閒言閒語。  不論對方與自己的關係是好是壞,只要是適合的人選,他都會大方推薦,而他推薦的人也都很稱職,更是證明了祈黃羊的好眼光。後來孔子聽說了,稱讚祁黃羊推薦人才完全以一個人的才德爲標準,而不管對方是與自己敵對交惡的人,或是有血緣之親的兒子,的確稱得上是公而忘私。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常常全身心投入,完全達到了公而忘私的境界,爲了完成任務可以不顧一切。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祁黃羊的人。他爲人正直,公正無私。 當時的晉國國君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這個地方沒有縣令,你看誰可以去擔任這個職務呢?”祁黃羊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十分驚訝,問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坦然地說:“您問的是誰能勝任縣令這個職務,又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我考慮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私人恩怨。”晉平公聽後,對祁黃羊的公正無私深感敬佩,於是就任命解狐爲南陽縣令。解狐到任後,果然把南陽治理得很好。 後來,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裏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可以。”晉平公又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合做法官,而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祁午爲人公正,有做法官的才能。”晉平公於是又任命祁午爲法官,祁午也確實像他父親所說的那樣,公正地處理每一個案件。 祁黃羊這種舉薦人才不避親仇,只考慮才能和品德的行爲,充分體現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後世的楷模。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祁黃羊這樣公而忘私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春秋時期的子文,他爲了國家的利益,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三次擔任令尹之職,毫無喜色,三次被罷免,也毫無怨言。 這些先賢們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公而忘私的精神內涵。他們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於首位,摒棄個人的私利和偏見。這種精神不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弘揚。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公而忘私的例子。那些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默默奉獻的科學家、爲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日夜操勞的公職人員、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而努力奮鬥的法律工作者等等,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出了公而忘私的精神風貌。 公而忘私是一種崇高的品德,它能夠凝聚人心,推動社會的進步。當每個人都能做到公而忘私時,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國家將會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以古人爲榜樣,傳承和發揚公而忘私的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公而忘私-成語圖片

公而忘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