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末节
成语拼音
- fán wén mò jié
繁文末节成语解释
-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典故出处
-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做事情应该抓住重点,不能过分在意那些繁文末节,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礼国。这个国家十分注重各种礼仪和规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礼节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
在礼国的朝堂之上,官员们每天都在为各种繁文缛节而忙碌。他们对于每一个仪式、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生怕有丝毫的差错。比如,在朝会上,官员们的站位、行礼的先后顺序、说话的语气和用词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有一位年轻的官员叫李明,他初入朝堂,对于这些繁琐的礼节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奈。有一次,在一场重要的祭祀仪式上,李明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不符合规定,就被其他官员严厉地指责和批评。他心中十分委屈,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会如此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开始对这些繁文末节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他认为,国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国家、改善民生上,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于这些表面的形式。于是,他决定向国王进言,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李明鼓起勇气,向国王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引用了古代贤君的事例,说明真正重要的是君主的品德和才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而不是这些琐碎的礼节。国王听了李明的话,陷入了沉思。
然而,国王身边的一些老臣却坚决反对李明的观点。他们认为,礼国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对礼节的严格遵守。这些繁文末节是国家的传统和根基,不能轻易改变。
在激烈的争论中,国王最终还是决定维持现状。李明感到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开始在私下里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官员交流,希望能够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明的思想逐渐得到了一些年轻官员的认同。他们开始意识到,过于注重繁文末节确实会束缚人们的手脚,影响国家的发展。于是,他们一起向国王再次进言,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
这一次,国王终于被他们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他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意识到国家确实需要在礼节和实际事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最终,国王下令对一些过于繁琐的礼节进行简化和改革,让国家的治理更加高效和务实。
礼国在经历了这次变革后,逐渐摆脱了繁文末节的束缚,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而李明也因为他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辨重要与次要,不能被过多的繁文缛节所困扰,而要把精力放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繁文末节-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