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末節

成語拼音

fán wén mò jié

繁文末節成語解釋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餘的事情。

典故出處

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做事情應該抓住重點,不能過分在意那些繁文末節,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禮國。這個國家十分注重各種禮儀和規矩,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禮節有着近乎苛刻的執着。 在禮國的朝堂之上,官員們每天都在爲各種繁文縟節而忙碌。他們對於每一個儀式、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要反覆斟酌,生怕有絲毫的差錯。比如,在朝會上,官員們的站位、行禮的先後順序、說話的語氣和用詞等,都有着嚴格的規定。 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叫李明,他初入朝堂,對於這些繁瑣的禮節感到十分困惑和無奈。有一次,在一場重要的祭祀儀式上,李明因爲一個小小的動作不符合規定,就被其他官員嚴厲地指責和批評。他心中十分委屈,不明白爲什麼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會如此重要。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開始對這些繁文末節產生了深深的質疑。他認爲,國家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國家、改善民生上,而不是一味地糾結於這些表面的形式。於是,他決定向國王進言,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李明鼓起勇氣,向國王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引用了古代賢君的事例,說明真正重要的是君主的品德和才能,以及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愛,而不是這些瑣碎的禮節。國王聽了李明的話,陷入了沉思。 然而,國王身邊的一些老臣卻堅決反對李明的觀點。他們認爲,禮國之所以能夠繁榮昌盛,正是因爲一直以來對禮節的嚴格遵守。這些繁文末節是國家的傳統和根基,不能輕易改變。 在激烈的爭論中,國王最終還是決定維持現狀。李明感到十分失望,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他開始在私下裏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官員交流,希望能夠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念。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明的思想逐漸得到了一些年輕官員的認同。他們開始意識到,過於注重繁文末節確實會束縛人們的手腳,影響國家的發展。於是,他們一起向國王再次進言,強調了改革的必要性。 這一次,國王終於被他們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他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意識到國家確實需要在禮節和實際事務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最終,國王下令對一些過於繁瑣的禮節進行簡化和改革,讓國家的治理更加高效和務實。 禮國在經歷了這次變革後,逐漸擺脫了繁文末節的束縛,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富強。而李明也因爲他的勇氣和智慧,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分辨重要與次要,不能被過多的繁文縟節所困擾,而要把精力放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

繁文末節-成語圖片

繁文末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