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受委屈不说的8个成语

形容受委屈不说的8个成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受委屈不说的成语。这些成语体现了人们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委屈时,选择默默忍受而不表达出来的情况。

忍辱负重

成語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成語解釋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典故出處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語典故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成語造句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一直默默地努力着,即便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依然选择忍辱负重,毫无怨言。

成語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忍辱负重。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苏武的大臣。当时,汉朝与匈奴经常发生冲突和摩擦。汉武帝为了与匈奴改善关系,派遣苏武率领使团出使匈奴。然而,苏武一行人在匈奴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匈奴单于见苏武等人气度不凡,试图迫使他们投降匈奴,但苏武坚决不从。单于恼羞成怒,将苏武囚禁起来,不给他食物和水,妄图以此来逼迫他屈服。 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苏武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单于见苏武如此坚韧不屈,更加不甘心,于是将他流放到北海边去放羊,并且扬言说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回国。北海边环境恶劣,荒无人烟,但苏武毫无怨言,他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痛苦和折磨。 在漫长的岁月里,苏武与羊群为伴,饿了就挖野菜、捉野鼠充饥,渴了就捧起雪水喝。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对汉朝的忠诚,即使面对匈奴人的多次威逼利诱,他也从未动摇。多年过去,苏武的头发和胡须都已变得花白,他的身体也日渐消瘦,但他心中的那份信念却从未改变。 后来,匈奴内部发生了变化,新的单于即位,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也有所缓和。汉朝使者几经辗转,终于得知了苏武还活着的消息,经过努力,苏武终于得以返回汉朝。当苏武手持着已经破旧的旌节回到长安时,百姓们都被他的坚贞不屈和忍辱负重所感动,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苏武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忍辱负重。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磨难。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让他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要敢于忍辱负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苏武用他的忍辱负重,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无比厚重,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含垢忍辱

成語拼音

hán gòu rěn rǔ

成語解釋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典故出處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成語典故

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

成語造句

他在那复杂的环境中,面对种种不公与刁难,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未曾有过放弃的念头,这种精神就如同含垢忍辱却依旧砥砺前行的勇士。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一位名叫李贤的大臣,因其直言进谏而得罪了当时专权的奸臣。 奸臣对李贤怀恨在心,开始在皇帝面前不断诋毁他,捏造各种罪名。皇帝在奸臣的谗言下,渐渐对李贤产生了怀疑,最终将他革职,并流放到了偏远之地。 李贤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但他无力改变局面,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在流放之地,他过着艰苦的生活,时常遭受当地官员的刁难和百姓的误解。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或反抗,而是选择了含垢忍辱。 他白天辛苦劳作,夜晚则挑灯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他心中始终坚信,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自己所受的冤屈也会得到洗刷。 就这样,李贤在流放地度过了许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皇帝逐渐看清了奸臣的真面目,开始后悔当初对李贤的处置。 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流放地,召回李贤。李贤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怨恨或得意,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和淡定。 当他回到朝廷后,皇帝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并恢复了他的官职。李贤并没有因过去的遭遇而耿耿于怀,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 李贤的含垢忍辱最终换来了他的平反和荣耀,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佳话。人们从中明白了,在面对困境和冤屈时,保持忍耐和坚定的信念是多么重要。正如《论语》中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李贤正是凭借着这份忍辱负重的精神,才迎来了自己的转机,为国家和自己赢得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含冤负屈

成語拼音

hán yuān fù qū

成語解釋

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典故出處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成語典故

说无休诉不尽的含冤负屈情。★元·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

成語造句

他一直默默承受着种种不公,却无处申诉,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他充满了误解,实在是含冤负屈。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义的年轻人,他为人正直善良,心怀正义。 李义生活的村子里有一个恶霸,平日里仗着自己有些钱财和势力,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一天,恶霸家中的贵重物品被盗,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竟然诬陷是李义所为。李义自然是坚决否认,但恶霸买通了官府的人,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李义逮捕入狱。 在狱中,李义遭受了种种折磨,但他始终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他的家人四处奔走,想要为他洗刷冤屈,可无奈恶霸势力庞大,他们处处碰壁。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义在狱中含冤负屈,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不明白为何命运会如此不公,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却要遭受这样的折磨。 就在李义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路过此地的钦差大臣听闻了此事。这位钦差大臣为官清廉,公正严明,他决定重新调查此案。经过一番仔细的侦查和走访,钦差大臣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小偷,原来是恶霸的一个手下见财起意,偷走了东西,而恶霸为了掩盖家丑,便随意找了个替罪羊。 真相大白后,李义被无罪释放。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泪流满面,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这段时间所受的冤屈和苦难,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和清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遭遇不公和冤屈,但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要相信正义终将到来。就如同历史上许多含冤负屈之人,最终也能等来平反昭雪的一天。比如古代的忠臣岳飞,他一心报国,却被奸臣陷害,但他的英名最终流传千古,为后人所敬仰。我们要始终保持善良和正直,不向恶势力低头,坚信正义的力量终究会战胜邪恶。

逆来顺受

成語拼音

nì lái shùn shòu

成語解釋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典故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成語典故

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

成語造句

他在那个苛刻的环境中,面对种种不公,从未想过反抗,只是一味地逆来顺受。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青的年轻人。李青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而坚韧的心。 李青靠着给镇上的富户做些杂活来维持生计。他每天辛勤劳作,却常常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富户们时常对他呼来喝去,甚至故意刁难他,但李青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从不抱怨。 有一次,富户让李青去搬运重物,那重物极其沉重,李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搬到指定地点。然而,富户却鸡蛋里挑骨头,指责李青搬得太慢,还扣除了他当天的工钱。李青心中虽有委屈,但他还是选择了忍耐。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青的逆来顺受在镇上传开了,有些人嘲笑他懦弱,不敢反抗。然而,李青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深知自己的处境艰难,若是与富户们对抗,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麻烦,甚至可能失去这份赖以生存的工作。 一天,镇上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洪水来势汹汹,许多房屋被冲垮,人们纷纷逃离家园。李青也急忙加入到了救援的队伍中。他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营救被困的百姓。在救援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那位曾经多次刁难他的富户。富户此时被困在了屋顶上,惊恐万分。李青毫不犹豫地游过去,将富户救了下来。 洪水退去后,富户对李青感激涕零。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对李青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过分,于是他决定补偿李青,并对他表示尊重。从那以后,富户不再随意刁难李青,而李青依然保持着他那份善良和逆来顺受的态度。 李青的故事渐渐传开,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大家意识到,逆来顺受并不意味着懦弱,有时候它更是一种包容和大度,一种在困境中坚守善良的品质。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人如李青一般,面对逆境选择了逆来顺受。比如,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复国的大业。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逆来顺受在特定情况下所展现出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李青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当面对困难和不公时,我们可以选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同时保持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坚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终有一天能够迎来美好的未来。

忍气吞声

成語拼音

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語解釋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典故出處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唃痛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公司里总是被上司无端指责,却为了保住工作只能忍气吞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轻书生。林羽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一心期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光,为百姓谋福祉。 林羽家境贫寒,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才华,在学问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有抱负的人。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林羽本以为自己发挥出色,文章必定能够脱颖而出。可是,考试的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名落孙山。 经过一番打听,林羽发现自己之所以落榜,并非是因为才学不够,而是被当地一位有权有势的官员的儿子顶替了名额。这位官员仗着自己的权势,在当地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众人皆是敢怒不敢言。 林羽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想要去讨回公道,想要揭露这黑暗的真相。但是,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忍气吞声。他们深知与那官员作对的下场,害怕林羽因此遭受更大的灾难。 林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为了正义挺身而出,却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人物。他也想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梦想,他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前途。然而,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他又感到无比的无力。 最终,林羽决定忍气吞声。他默默地收起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继续埋头苦读,准备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他告诉自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凭借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羽忍受着各种嘲笑和讥讽。有人说他胆小怕事,有人说他没有骨气。但林羽都默默地承受着,他把这些羞辱化作前进的动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羽终于再次迎来了科举考试。这一次,他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一举高中。当他金榜题名的那一刻,整个小镇都为之轰动。 而那位曾经仗势欺人的官员,因为贪污受贿等罪行被朝廷查处,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林羽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忍气吞声并不意味着懦弱和屈服,而是一种为了最终胜利而采取的策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暂时的隐忍。比如越王勾践,他在战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复国大业。林羽的经历,也成为了小镇上人们传颂的佳话,让人们明白,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和坚持,才能迎来最终的光明。

忍气吞声-成語圖片

忍气吞声

委曲求全

成語拼音

wěi qǔ qiú quán

成語解釋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典故出處

《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成語典故

委曲求全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郭沫若《战声》诗

成語造句

在这件事情上,他为了大局考虑,放弃了个人的坚持,做出了许多让步,简直就是委曲求全。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有一个名叫李佑的小官员。 李佑所在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外部又有强敌虎视眈眈。李佑生性正直,一心想要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奈何身处这样复杂的环境,他的抱负常常受到重重阻碍。 一次,朝廷要推行一项新的政策,旨在减轻百姓的赋税,促进农业生产。李佑深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策,便积极参与其中。然而,他的举动却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这些权贵在朝廷中根基深厚,势力庞大。他们联合起来,对李佑百般刁难,试图让他放弃对这项政策的支持。 面对权贵们的压力,李佑的同僚们纷纷选择了退缩,不再坚持推行新政。但李佑心中明白,若是就此放弃,百姓将继续深陷困苦之中。于是,他决定委曲求全。 李佑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和尊严,亲自前往那些权贵的府邸,低声下气地与他们交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尽管权贵们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向,李佑都默默忍受着。他在权贵面前表现得恭顺卑微,不断地迎合他们的喜好,只为了能让新政得以推行。 在这个过程中,李佑遭受了许多人的误解和指责。有人说他丧失了原则,与权贵同流合污;有人说他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然而,李佑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 最终,李佑的委曲求全换来了一丝转机。权贵们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对新政的态度,但也不再极力反对。在李佑的不懈努力下,新政得以部分推行,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虽然李佑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他的委曲求全并非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正义和利益。他的行为也让人们明白了,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时候为了达成更重要的目标,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去争取最终的胜利。

哑子吃黄连

成語拼音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

成語解釋

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典故出處

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漫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生意场上被人坑了,却有苦说不出,真可谓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阿福的憨厚青年。阿福为人老实善良,勤劳肯干,邻里乡亲们对他的评价都颇高。 有一天,阿福在集市上看到一位外地商人在兜售一批精美的布料。这些布料颜色鲜艳,质地优良,阿福心动不已。他想着给家中的老母亲做一身新衣裳,尽尽孝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阿福用自己积攒了许久的钱财买下了这批布料。 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着布料回家,让母亲查看时,却发现这布料竟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容易掉色,而且多处已经有了破损。阿福气愤不已,当即决定返回集市,找那个商人理论。 当他再次找到那个商人时,商人却矢口否认这布料是从他那里卖出的,还反咬一口,说阿福是故意讹诈他。阿福有理说不清,周围的人也不明真相,纷纷对阿福指指点点。阿福百口莫辩,心中满是委屈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回到家中,阿福越想越气,却又无处申诉。母亲见他这般愁苦,安慰他说:“儿啊,就当是吃一堑长一智,咱们权当花钱买个教训。”阿福无奈地点点头,这正是应了那句俗语“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事情并非罕见。就如同在那动荡的战乱年代,许多百姓被权贵欺压,有冤无处诉,有苦不能言。他们就如同阿福一般,承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却无法为自己讨回公道。 在古代的官场中,也有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因不愿同流合污,被奸佞小人诬陷排挤。他们明明心怀正义,却无法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冤屈,只能默默承受着不白之冤。 阿福的经历让我们明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有时我们可能会像哑子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要相信善恶终有报,只要我们坚守本心,终有一天能够迎来公平和正义。

饮泣吞声

成語拼音

yǐn qì tūn shēng

成語解釋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她在这段痛苦的经历中备受折磨,却不敢反抗,只能饮泣吞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对平凡而恩爱的夫妻,男子叫李明,女子叫林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充满了温馨。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李明被当地的一个恶霸看中,非要让他去为自己做苦力,李明自然是不肯的。那恶霸便心生歹意,诬陷李明偷盗,将他送进了官府。 可怜的李明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林氏四处奔走,想要为丈夫洗刷冤屈。但那恶霸买通了官府的人,林氏的努力屡屡碰壁。 为了救出丈夫,林氏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去求那些平日里不太来往的人。可人们大都害怕得罪恶霸,对林氏避而远之。林氏心中满是委屈和痛苦,但她无处诉说,只能饮泣吞声。 在这个过程中,林氏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有人说她自不量力,有人说她是异想天开,还有人劝她放弃李明,重新改嫁。但林氏坚定地摇了摇头,她坚信丈夫是清白的,她不能就这样放弃。 终于,有一位曾受过李明帮助的老者,被林氏的执着所感动。他悄悄告诉林氏,县城里新来了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或许可以向他申诉。 林氏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她不顾路途遥远,历经艰辛来到县城。当她见到这位官员时,跪地哭诉自己的遭遇。官员听闻后,决定重新审查此案。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真相终于大白。李明被无罪释放,那恶霸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当李明和林氏再次相聚时,两人相拥而泣。回想这段艰难的日子,林氏的饮泣吞声,以及她的坚韧和不屈,最终换来了他们的团圆和公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不公时,或许会有饮泣吞声的无奈时刻,但只要坚守信念,不放弃努力,终有迎来光明的一天。

饮泣吞声-成語圖片

饮泣吞声

其他成語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