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忍辱
成語拼音
- hán gòu rěn rǔ
含垢忍辱成語解釋
-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恥辱。
典故出處
-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成語典故
- 宋徽宗在位時,不可一世,而被擄後偏會含垢忍辱。★魯迅《南腔北調集·諺語》
成語造句
- 他在那複雜的環境中,面對種種不公與刁難,卻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未曾有過放棄的念頭,這種精神就如同含垢忍辱卻依舊砥礪前行的勇士。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因其直言進諫而得罪了當時專權的奸臣。
奸臣對李賢懷恨在心,開始在皇帝面前不斷詆譭他,捏造各種罪名。皇帝在奸臣的讒言下,漸漸對李賢產生了懷疑,最終將他革職,並流放到了偏遠之地。
李賢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但他無力改變局面,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在流放之地,他過着艱苦的生活,時常遭受當地官員的刁難和百姓的誤解。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抱怨或反抗,而是選擇了含垢忍辱。
他白天辛苦勞作,夜晚則挑燈讀書,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和修養。他心中始終堅信,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自己所受的冤屈也會得到洗刷。
就這樣,李賢在流放地度過了許多年。在這段時間裏,國家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皇帝逐漸看清了奸臣的真面目,開始後悔當初對李賢的處置。
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流放地,召回李賢。李賢得知消息後,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怨恨或得意,依舊保持着那份從容和淡定。
當他回到朝廷後,皇帝對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並恢復了他的官職。李賢並沒有因過去的遭遇而耿耿於懷,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爲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
李賢的含垢忍辱最終換來了他的平反和榮耀,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佳話。人們從中明白了,在面對困境和冤屈時,保持忍耐和堅定的信念是多麼重要。正如《論語》中所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李賢正是憑藉着這份忍辱負重的精神,才迎來了自己的轉機,爲國家和自己贏得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含垢忍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