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呈送的8个成语

关于呈送的8个成语

以下是一些与呈送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将物品、信息等传递、交付或呈献给他人的意思。

白璧三献

成語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成語解釋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典故出處

见《韩非子·和氏》。

成語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珠宝匠卞和从山中发现一块璞玉原料,兴高采烈跑到宫里去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认为这根本就是石头,就命人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也同样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命人加工成为有名的和氏璧。

成語造句

他多次尝试向不同的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犹如白璧三献,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 卞和生活在一个小山村,他平日里就喜欢在山间漫步,对各种石头有着独特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有一次,他在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块璞玉,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块璞玉的与众不同,它质地温润,隐隐透出不凡的气息。 卞和满心欢喜地带着这块璞玉去献给当时的国王。然而,国王身边的玉工却不识货,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国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他,便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尽管遭遇了如此不公的待遇,但卞和坚信自己手中的璞玉是绝世珍宝。多年后,新的国王继位,卞和又一次怀揣着璞玉去进献。可这一次,依然是相同的结果,玉工还是将其认作普通石头,国王一怒之下又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卞和失去了双脚,却依然没有放弃。他抱着璞玉在荆山下日夜哭泣,泪水都哭干了,眼中流出了血水。他的遭遇和坚持最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消息传到了新国王的耳中。 这位国王被卞和的执着所打动,他决定亲自让人来查看这块璞玉。当璞玉被剖开,果然如卞和所坚信的那样,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国王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和坚持,将这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卞和历经磨难,终于让这块美玉得以展现其真正的价值,他的“白璧三献”虽然过程充满了曲折和痛苦,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和氏璧的故事更加传奇,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笔。 在历史的记载中,和氏璧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引发了无数的争夺和故事。而卞和,他的执着和信念,也被后人铭记和敬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和对真理的追求,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努力,总有一天,如同那被隐藏的美玉一样,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白璧三献”这个成语,就是从卞和的故事中演变而来,它代表着即使遭遇多次挫折和拒绝,仍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直到最终成功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那块“白璧”。

献曝之忱

成語拼音

xiàn pù zhī chén

成語解釋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典故出處

《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成語典故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成語造句

他怀着献曝之忱,将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想法真诚地分享给了大家。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生活在宋国的农夫。 这个农夫家境贫寒,每日都在田间辛勤劳作,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他都穿着破旧的衣裳,吃着简单的食物。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农夫在这样的严寒中依然要去田地干活。 一天,农夫干完活后,在太阳的照耀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突然觉得,这冬日里的阳光是如此珍贵和令人舒适。回到家中,他心中满是激动,心想: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献给国君,让国君也能享受到这份温暖和舒适。于是,农夫满怀热忱地带着自己的“宝物”——对冬日阳光的感受,前往王宫。 他一路打听,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王宫门前。守卫看到这个穿着寒酸的农夫,十分诧异,问他来此何事。农夫真诚地说:“我要把我最珍贵的东西献给国君,表达我对国君的一片赤诚。”守卫们听了,都觉得这个农夫十分可笑,但还是将此事报告给了国君。 国君听后,感到十分惊讶和好奇。他心想:这个农夫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献给我呢?于是,国君召见了农夫。农夫见到国君后,激动地说道:“国君啊,我发现了一个无比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冬日的阳光,我想把这份温暖献给您,以表达我的献曝之忱。”国君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他对农夫说:“你这片心意我领了,但阳光是大家都能享受到的,并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不过,你的这份真诚和热忱还是值得赞赏的。” 虽然农夫的行为在他人看来有些可笑,但他的那份单纯的心意和对国君的一片赤诚却令人感动。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人们出于真诚和热忱所做出的举动,即使看起来有些幼稚或不切实际,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无比珍贵的。正如这个农夫,他的献曝之忱虽然没有实际的物质价值,但却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国君的敬重之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人怀着这样的献曝之忱,为了国家、为了君主、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他们或许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的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如同那冬日的阳光,温暖着人心,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保持那份真诚和热忱,用我们的行动去传递温暖和善意。

野人献曝

成語拼音

yě rén xiàn pù

成語解釋

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典故出處

《列子·杨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成語典故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成語造句

他对自己的小发现津津乐道,犹如野人献曝般急于分享给别人。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农夫。 这个农夫每天都过着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所拥有的东西并不多,但他却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和快乐。 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农夫在自己简陋的小屋里,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他发现,当他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后,身体就会变得暖和起来。于是,他每天都会在太阳出来的时候,跑到外面去晒太阳。 有一天,农夫在晒太阳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么好的取暖方法,自己应该分享给那些住在城里的达官贵人。他天真地以为,城里的人肯定不知道这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于是,他决定带着自己的“发现”,前往城里。 农夫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繁华的城市。他逢人就说自己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还热情地向大家演示。然而,那些见多识广的城里人,看着这个穿着朴素、举止粗俗的农夫,只是觉得可笑。他们不明白这个农夫为什么会如此兴奋地向他们介绍一个如此普通的事情。 农夫却没有意识到大家的反应,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向每一个人“献曝”。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好意没有得到回应,他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 这个故事就像《列子·杨朱》中记载的那个宋国农夫一样,他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宝贝,其实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有时候我们所珍视的、认为很了不起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可能并不值得一提。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认知去衡量别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见识。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要轻易地去嘲笑别人的努力和热情,因为也许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 虽然这个农夫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有些可笑,但他的那份真诚和善良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野人献曝”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的勇气和热情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像这个农夫一样的时候,我们的热情可能会被忽视,我们的努力可能会被误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我们要继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多嘴献浅

成語拼音

duō zuǐ xiàn qiǎn

成語解釋

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典故出處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讨论重要决策时,他总是不考虑实际情况就随意发表意见,这种多嘴献浅的行为让人很反感。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张三的人。 张三生活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他是一个生性喜欢多嘴多舌的人。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正在讲述一些关于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和历史经验。人们都静静地聆听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然而,张三却在这个时候按捺不住自己。他觉得自己似乎对这些事情也有一些看法,于是便不顾场合地打断了学者的讲述,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起自己所谓的“高见”。他的言论既没有深度,也缺乏依据,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臆断。 周围的人开始对张三投来了不满的目光,觉得他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不恰当了。但张三却浑然不觉,依然在那里夸夸其谈。 这时,一位智者站了出来,他看着张三,语重心长地说道:“张三啊,你这样的行为就如同多嘴献浅。你在不了解真正的知识和道理的情况下,就随意发表言论,不仅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反而会扰乱大家的思绪。就如同《论语》中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在没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之前,不要轻易地去卖弄和炫耀。” 张三听了智者的话,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从那以后,张三开始反思自己,努力学习,不再轻易地多嘴献浅,而是学会了倾听和思考,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睿智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多嘴献浅的行为。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和智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当我们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轻易地发表没有根据的言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正如古人所云:“满招损,谦受益。”我们要时刻谨记,不要让自己的多嘴和浅薄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飞觥献斝

成語拼音

fēi gōng xiàn jiǎ

成語解釋

指频频传杯。

典故出處

《红楼梦》第一回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这场热闹的宴会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真可谓是飞觥献斝,好不欢快。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繁华都市中,有一位富商名叫李华。李华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李华十分好客,经常在自己的府邸中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一次宴会上,各路宾客云集,场面热闹非凡。酒过三巡之后,人们开始相互敬酒,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府邸。 这时,李华站起身来,亲自为每一位宾客斟酒。他手持酒壶,熟练地将美酒倒入酒杯中,动作优雅而流畅。宾客们纷纷起身,对李华表示感谢,整个场面充满了欢乐和融洽的氛围。 随着宴会的进行,气氛越发热烈。宾客们开始相互比拼酒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其中有一位宾客,名叫张华,他酒量极佳,在宴会上表现得十分豪爽。他与其他宾客频繁碰杯,每一次都一饮而尽,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在这个欢乐的氛围中,人们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他们尽情享受着美酒和美食,畅谈着人生和理想。而李华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场宴会持续了很久,直到深夜才渐渐散去。宾客们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李华的府邸,他们都对这次宴会赞不绝口。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充分展现了古代人们在宴会中的欢乐和融洽。在那个时代,飞觥献斝不仅仅是一种饮酒的方式,更是人们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正如《诗经》中所记载的那样:“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宴会中人们欢乐畅饮的场景。 飞觥献斝的场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对于欢乐和友谊的追求依然不变。我们可以从古代的飞觥献斝中汲取灵感,珍惜与朋友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飞觥献斝-成語圖片

飞觥献斝

献可替否

成語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語解釋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典故出處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对于公司的发展策略,大家应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献可替否,这样才能让公司不断进步。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政治的风云变幻常常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 有一个朝代,新帝登基,初展宏图之志,欲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朝堂之中的大臣们却并非都能一心为公,有的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谄媚迎合;有的则因畏惧权势,明哲保身。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大臣,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深知治国理政之道。李贤心怀天下,对朝廷之事观察入微,且敢于直言进谏。 一次,新帝欲推行一项新的政策,旨在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用于加强国防和兴修水利。然而,这一政策在初步实施阶段,就引发了诸多问题。百姓们负担加重,怨声载道,地方官员也趁机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李贤深知这一政策的弊端,决定在朝堂之上向皇帝进言。面对皇帝和众多大臣,李贤毫不畏惧,他详细阐述了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指出其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他慷慨陈词:“陛下,治国当以民为本,如今这一政策虽初衷为善,然实际施行却弊端丛生。若不及时调整,恐将危及国家根基。” 皇帝听后,陷入沉思。此时,那些谄媚迎合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指责李贤危言耸听,试图阻止皇帝改变主意。但李贤不为所动,继续据理力争,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改进建议。 最终,皇帝被李贤的真诚和睿智所打动,决定重新审视并调整这一政策。经过一番努力,新的政策得以实施,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 李贤这种献可替否的精神,不仅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也在朝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官员们学习的典范。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李贤这般敢于献可替否的忠臣良将,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纠正了朝政的偏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献替可否

成語拼音

xiàn tì kě fǒu

成語解釋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发表意见,以判断各种方案的优劣,献替可否。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权谋交错。 话说在某个朝代,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大臣。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心怀报国之志。李贤入朝为官后,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性,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当时的朝廷,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一些奸臣为了谋取私利,阿谀奉承,只说皇帝爱听的话,对于朝政的弊端视而不见。而李贤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良心,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进谏。 有一次,皇帝提出了一项重大的决策,准备大兴土木修建一座奢华的宫殿。众多大臣都明白此举劳民伤财,却无人敢站出来反对。唯有李贤挺身而出,他恭敬地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如今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些波折,百姓生活尚未完全恢复,此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宫殿,恐怕并非明智之举。臣斗胆恳请陛下重新斟酌,权衡利弊。”皇帝听后,脸色微变,心中略有不悦。但李贤并未因此退缩,他继续引经据典,列举了历史上因为过度奢靡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诚恳地说道:“陛下,古之贤君,皆以节俭为本,以民为重。若只为一时之享受,而不顾百姓疾苦,恐失民心,危及江山社稷。” 在李贤的恳切劝说下,皇帝最终打消了修建宫殿的念头。还有一回,朝廷准备推行一项新的税收政策。李贤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于是,他再次向皇帝进言,详细地分析了这项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皇帝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李贤的意见,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得国家的税收制度更加合理,百姓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李贤的这种敢于“献替可否”的精神,为朝廷带来了一股清流。他的直言不讳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臣也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朝廷的决策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 李贤一生为官清廉,心系天下,他的“献替可否”不仅为当时的朝廷带来了清明的政治风气,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忠臣良相的典范。他的故事传颂千古,激励着后人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勇于直言,为正义发声。

野人献芹

成語拼音

yě rén xiàn qín

成語解釋

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

典故出處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台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为了讨好领导,煞费苦心地准备了一份自认为珍贵的礼物,却不知在旁人看来这无异于野人献芹。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村子里的人们都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 村子里有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农夫,他心地善良,勤劳能干。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去田地里劳作,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庄稼。 有一年春天,阿诚在自家的田地里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野菜。这种野菜长得鲜嫩水灵,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阿诚心想,这野菜看起来如此美味,说不定能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拿回家中准备烹饪。 经过一番尝试,阿诚发现这种野菜无论是凉拌还是炒制,都有着绝佳的口感。他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宝贝。 不久之后,村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这位客人是城里的一位官员,他来村里视察民情。村里的人们都想尽办法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这位官员,希望能给他留下好印象。 阿诚也想表达自己的敬意,可他家里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这时,他想到了自己发现的那种美味野菜。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些,清洗干净,然后满怀诚意地献给了官员。 官员看到阿诚献上的野菜,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他觉得阿诚这是在轻视他,拿这种不值钱的东西来敷衍。阿诚见状,急忙解释这野菜的美味和自己的真心,但官员根本听不进去。 此事过后,阿诚感到非常失落和委屈。他不明白,自己真心诚意献上的礼物,为何会遭到这样的对待。 其实,在古代的典籍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故事。《列子·杨朱》中有云:“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就如同阿诚献上的野菜,他自认为是美好的东西,但对于习惯了珍馐美味的官员来说,却未必如此。 这就是“野人献芹”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向别人表达心意或推荐事物时,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和需求,否则即使是出于真心,也可能得不到理解和接受。

野人献芹-成語圖片

野人献芹

其他成語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