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不顧身

成語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忿不顧身成語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同奮不顧身”。

典故出處

《鏡花緣》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義是趨,都是忿不顧身,竟將王宮內院視爲兒戲。”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熊熊大火時,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衝進火海救人,完全是忿不顧身。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過這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國面臨着強大鄰國的威脅。這個小國的一位將領名叫衛猛,他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 當時,鄰國頻繁侵犯邊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衛猛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苦難,心中悲憤不已。他決心要爲國家和人民挺身而出,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一日,敵軍再次大規模入侵,來勢洶洶。衛猛毫不猶豫地率領着他的軍隊迎敵。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衛猛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全然不顧自身的安危。他的士兵們在他的激勵下,也個個勇猛無比,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激烈的戰鬥中,衛猛多次陷入危險境地,但他始終沒有退縮。有一次,他被敵軍重重包圍,但他憑藉着高超的武藝和無畏的勇氣,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他的戰甲已被鮮血染紅,身上也多處負傷,但他依然堅定地戰鬥着。 身邊的士兵們看到衛猛如此奮勇,也都更加拼命。他們跟隨衛猛,與敵軍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慘烈戰鬥。儘管傷亡慘重,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最終,經過數日的激戰,敵軍被擊退了。然而,衛猛也因傷勢過重,倒在了戰場上。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忿不顧身,爲了國家和人民,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後世的記載中,衛猛的事蹟被廣爲傳頌。人們敬仰他的勇敢和無私奉獻,他成爲了那個時代的英雄象徵。他的故事讓人們明白,在面對正義和國家利益時,要有忿不顧身的精神,勇敢地去捍衛和守護。正如古人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衛猛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這一崇高的信念,他的精神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奮鬥。

忿不顧身-成語圖片

忿不顧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