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牛馬不相及

成語拼音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

風牛馬不相及成語解釋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典故出處

梁啓超《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夫孰知蘭之生產,與彼風牛馬不相及之貓,有此若大關係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兩件事情完全沒有任何關聯,簡直是風牛馬不相及。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齊國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當時的齊桓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齊國的勢力。 南方的楚國同樣地大物博,國力強盛。有一次,齊桓公以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祭祀用的包茅爲藉口,率領諸侯聯軍攻打楚國。 楚國的使者面對齊國的大軍,毫不畏懼地問道:“齊楚兩國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相距甚遠,就好像牛和馬在不同的區域活動,彼此根本不會有什麼關聯。如今齊國卻興師動衆地前來攻打我們,這是爲何呢?” 齊桓公的大臣管仲回答道:“從前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們要向你們楚國問個明白。還有,你們楚國應該向周天子進貢包茅,可是你們卻沒有進貢,導致祭祀用品缺乏,我們齊國作爲諸侯盟主,有責任來質問你們。” 楚國使者回應道:“周昭王南巡未歸之事,年代久遠,已經難以說清,這不能成爲齊國攻打的理由。至於包茅沒有進貢,那確實是我們楚國的疏忽,我們今後一定改正,按時進貢。” 齊桓公見楚國態度強硬,又考慮到繼續攻打也未必能輕易取勝,而且楚國已經答應改正錯誤,便決定退兵。 就這樣,“風牛馬不相及”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兩件事物毫無關聯或關係疏遠。在這個故事中,齊楚兩國最初看似毫無交集,但因爲各種原因產生了衝突和矛盾。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看待事物和處理關係時,不能僅僅根據表面的距離或差異就輕易地認爲彼此沒有關聯,很多時候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可能會在特定的情況下產生聯繫,我們需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全面的思考。同時,它也告誡我們在處理國際關係或人際關係時,要尊重彼此的差異和獨立性,不要輕易地挑起不必要的爭端和衝突。

風牛馬不相及-成語圖片

風牛馬不相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