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cán nián
風燭殘年成語解釋
- 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典故出處
-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成語典故
- 有許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過風燭殘年,而侵略者的槍炮打碎了他們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成語造句
- 一位老者獨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神情落寞,讓人不禁想到他已處於風燭殘年。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伯的老人。他一生歷經風雨,如今已到了垂暮之年。
李伯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辛勤勞作,努力經營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命運多舛,他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
隨着歲月的流逝,李伯的身體漸漸衰弱,如同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他的子女們都已成家立業,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雖然也會時常回來看望他,但李伯心中依然時常感到孤獨和寂寞。
有一天,村子裏來了一羣強盜,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村民們驚恐萬分,紛紛四處逃竄。李伯看着慌亂的人們,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儘管他已風燭殘年,但他覺得自己不能坐視不管。
於是,李伯用盡全身力氣,拄着柺杖,顫顫巍巍地走向強盜。他大聲呵斥道:“你們這羣惡人,住手!”強盜們看到這個瘦弱的老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
然而,李伯並沒有退縮,他繼續說道:“我雖已年老體衰,但我知道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你們今日的所作所爲,定會遭到報應。”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和勇氣。
強盜們被李伯的氣勢所震懾,一時間竟有些猶豫。就在這時,村裏的其他年輕人也紛紛鼓起勇氣,站出來與強盜對抗。最終,強盜們見勢不妙,狼狽逃離了村子。
經過這件事後,村民們對李伯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他們意識到,即使是在風燭殘年,一個人的勇氣和正義之心依然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李伯的故事也在十里八鄉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人們用他的故事來激勵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着一顆善良和勇敢的心。而李伯,也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裏,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知道,自己雖然已近風燭殘年,但他的精神將會永遠傳承下去。
正如古人云:“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李伯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勇氣和擔當,即使在生命的盡頭,也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風燭殘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