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之年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zhī nián
風燭之年成語解釋
-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典故出處
-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生坎坷,到如今已步入風燭之年,卻依然心懷希望。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伯的老人。他一生歷經風雨,如今已到了垂暮之年。
李伯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辛勤勞作,努力經營着自己的生活。然而,時光無情地流逝,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如今的李伯,身體日漸衰弱,就如同那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他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不能時常陪伴在他身邊。李伯獨自居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裏,每天看着日升日落,心中不免涌起陣陣悲涼。
有一日,李伯在村裏散步,遇到了一羣孩子正在玩耍。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讓李伯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時光,那時候他也充滿了活力和朝氣。看着孩子們歡快的身影,李伯不禁感慨萬分。
回到家中,李伯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回憶起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曾經與家人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想起了那些已經離去的親朋好友。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就像那風燭一般,隨時可能消逝。
儘管如此,李伯並沒有自怨自艾。他知道,生命總有盡頭,而他已經度過了一個充實的人生。他開始珍惜每一天,享受着這最後的時光。
村裏的人們得知李伯的情況後,也時常來探望他,給他帶來一些溫暖和關懷。李伯感激不已,他知道,在這風燭之年,這些溫暖的舉動對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終於,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李伯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離去,就像那風燭最後的閃爍,雖然微弱,但卻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懷念。
正如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李伯在他的風燭之年,以一種平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故事也讓人們明白,無論生命處於何種階段,都應該珍惜當下,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即使到了風燭殘年,也依然可以擁有尊嚴和寧靜。
風燭之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