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文巧語

成語拼音

fú wén qiǎo yǔ

浮文巧語成語解釋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會議上的發言空洞無物,盡是些浮文巧語,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和可行的方案。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生得相貌堂堂,能說會道,卻總是喜歡用一些華麗卻空洞無物的言辭來包裝自己。 張華憑藉着他的能言善辯,常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與達官貴人交往。他總是用那些浮文巧語來取悅他人,讓人乍一聽覺得他很有才華和見識。然而,時間一長,人們漸漸發現,他所說的那些看似高深的話語,往往只是表面的華麗,缺乏實際的內涵和價值。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莊稼顆粒無收。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張華也在其中,他在朝堂上滔滔不絕地發表了一番長篇大論,用了許多優美的辭藻和巧妙的比喻,描述了旱災的嚴重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但當國王問他具體有什麼實際的辦法時,他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他大臣們紛紛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如興修水利、發放救濟糧等。而張華的浮文巧語在這些實際的方案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又有一次,鄰國派使者前來商討邊界爭端的問題。張華自告奮勇地前去接待使者,他又用他那一貫的浮文巧語與使者周旋。使者剛開始還被他的言辭所迷惑,但在深入交談後,發現張華所說的都是一些空話,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最終,這次外交談判也因爲張華的華而不實而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真面目逐漸被人們所看清。大家開始對他的浮文巧語感到厭煩和反感,不再願意相信他所說的話。而那些真正有才能、辦實事的人則逐漸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正如《論語》中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張華過分注重言辭的華麗,而忽略了實際行動和真實的價值,最終只能落得個被人唾棄的下場。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僅僅被那些浮文巧語所迷惑,而應該注重實際的行動和成果,用真正的實力和努力去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和穩健。

浮文巧語-成語圖片

浮文巧語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