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鉞之誅

成語拼音

fǔ yuè zhī zhū

斧鉞之誅成語解釋

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典故出處

《莊子·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爲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此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即使他犯下了嚴重的過錯,我們也應依法處置,而非隨意施加斧鉞之誅。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國家正面臨着內憂外患。國王年老體弱,無力掌控局勢,而朝中的權臣們則各自心懷鬼胎,爭權奪利。 在這羣權臣之中,有一位名爲趙括的人。他野心勃勃,妄圖掌控整個國家。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擇手段地排擠其他大臣,甚至不惜誣陷忠良。 有一位忠誠的將軍名爲李毅,他爲人正直,一心爲國。他看出了趙括的陰謀,多次向國王進諫,希望國王能夠警惕趙括的行爲。然而,趙括早已買通了國王身邊的人,使得國王對李毅的話充耳不聞。 隨着時間的推移,趙括的勢力越來越大,他開始公然違背國王的旨意,擅自調動軍隊。李毅見狀,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任由趙括這樣下去,國家必將陷入大亂。 於是,李毅決定挺身而出,他收集了趙括的種種罪行,準備在朝堂之上揭露他。然而,趙括提前得知了李毅的計劃,他在朝堂之上反咬一口,污衊李毅謀反。 國王在趙括的蠱惑下,竟然相信了他的話,下令將李毅逮捕。李毅據理力爭,但國王已經被趙括矇蔽,根本聽不進去。最終,李毅被判處了斧鉞之誅。 李毅的遭遇引起了百姓們的同情和憤怒,他們紛紛指責國王的昏庸和趙括的狠毒。然而,趙括卻不以爲意,他繼續爲所欲爲,將國家推向了深淵。 但正義終究會到來。不久之後,國王病重,在臨終前,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悔不已。他下令將趙括逮捕,併爲李毅平反。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國家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權力和慾望的面前,人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爲。而那些堅守正義和良知的人,往往會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歷史會證明一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即使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就如同李毅,雖然遭受了斧鉞之誅,但他的忠誠和正義最終還是被人們所銘記。我們應當以史爲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不被權力和慾望所左右,爲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奮鬥。

斧鉞之誅-成語圖片

斧鉞之誅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