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隨人

成語拼音

fǔ yǎng suí rén

俯仰隨人成語解釋

一舉一動都隨人擺佈。

典故出處

宋·蘇軾《送李公恕赴闕》詩安能終老塵土下,俯仰隨人如桔槔。”

成語典故

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二一

成語造句

他向來有自己的主見和立場,從不會俯仰隨人,在關鍵時刻總能堅定地做出符合內心的決定。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生的年輕人。 張生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社會秩序混亂,人心浮動。他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父母辛勤勞作供他讀書,期望他能有出息。然而,張生性格較爲軟弱,缺乏主見,常常在面對抉擇時猶豫不決。 起初,張生在學業上還算努力,但隨着身邊一些不良之友的影響,他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念。那些朋友整日遊手好閒,張生漸漸地也跟着他們玩樂,荒廢了學業。他在這種環境中,不知不覺地開始隨波逐流,別人做什麼,他也跟着做什麼,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斷。 後來,張生踏入仕途。在官場中,他更是表現出了俯仰隨人的一面。面對上司的意見,他不管對錯一概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面對同事之間的爭鬥,他也只是盲目地跟隨一方,完全沒有考慮到事情的是非曲直。他在官場中如同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 有一次,朝廷上對於一項重要政策產生了爭議。張生心中其實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害怕得罪人,不敢當衆表達。結果,政策實施後帶來了一些不良後果,張生心中雖有懊悔,但依然沒有吸取教訓。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生的這種俯仰隨人的行爲引起了一些正直之士的不滿。他們認爲張生毫無擔當,不配爲官。而張生自己,也因爲長期的壓抑和失去自我,變得越來越迷茫和痛苦。 在歷史上,類似張生這樣俯仰隨人的人並不少見。《論語》中曾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正的君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而不是一味地附和他人。張生的行爲恰恰體現了他缺乏這種君子的品質。 最終,張生在仕途上也沒能取得太大的成就,他的一生都在隨波逐流中度過,回首往事,充滿了遺憾和悔恨。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要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不要輕易地俯仰隨人,否則將會迷失自我,失去人生的方向和意義。我們應該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俯仰隨人-成語圖片

俯仰隨人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