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救火

成語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負薪救火成語解釋

揹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典故出處

《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史記·魏世家》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成語典故

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成語造句

面對不斷惡化的局勢,他採取的方法不僅無益於解決問題,反而像是負薪救火,讓情況愈發糟糕。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這個國家政治腐敗,官員們貪污受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會動盪不安。 當時,這個國家的國君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採取了一些不恰當的措施來試圖解決問題。他不斷地增加賦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財富,以解決國家的財政困難。然而,這種做法卻使得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民怨沸騰。 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情況,紛紛向國君進諫,希望他能夠改變政策,採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但是,國君卻固執己見,不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國家的危機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終於,一場大規模的起義爆發了。百姓們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國君的統治。 國君驚慌失措,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在慌亂之中,他竟然想到了一個荒唐的辦法,那就是用增加兵力鎮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不斷地招募士兵,擴充軍隊,試圖用武力來平息起義。 然而,這種做法就如同負薪救火一般。士兵們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軍費開支,這又進一步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而且,武力鎮壓只會激起百姓們更大的反抗情緒,使得局勢更加惡化。 在這種情況下,一位智者站了出來。他向國君進言,指出國君的做法是錯誤的,只有通過改革政治、減輕百姓負擔、改善民生等方式,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國君聽了智者的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最終,國君決定採納智者的建議,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他罷免了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減輕了百姓的賦稅,推行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政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國家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我們不能採取錯誤的方法去解決,否則就會像負薪救火一樣,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分析問題的根源,採取正確、合理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化解危機,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正如《史記·魏世家》中所說:“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我們要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

負薪救火-成語圖片

負薪救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