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土成墳

成語拼音

fù tǔ chéng fén

負土成墳成語解釋

背土築墳。古代認爲是一種孝義的行爲。

典故出處

《後漢書·醒榮傳》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

成語典故

王冕負土成墳,三年苫塊。★《儒林外史》第一回

成語造句

他爲了紀念逝去的親人,不辭辛勞,付出無數心血,最終負土成墳,那場景令人動容。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 王裒生活在魏晉時期,他從小就博學多識且品德高尚。王裒的父親王儀,爲人正直,因直言進諫而觸怒了當時的權臣司馬昭,最終被殺害。父親的遭遇給王裒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打擊。 王裒對父親的感情極其深厚,他痛下決心,從此隱居起來,以教書爲生,不再踏入仕途。他時刻銘記着父親的冤屈,經常在父親的墓前祭奠緬懷。 爲了表達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敬愛之情,王裒常常獨自一人帶着工具來到父親的墓旁,挖土填墳。他不辭辛勞,一鍬一鍬地挖着土,然後又仔細地將土堆積在墳上,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憑藉着自己的雙手和毅力,竟然讓父親的墳墓逐漸增高變大,猶如一座小山。 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雨陰晴,王裒都會堅持來到父親的墓前負土成墳。他的行爲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他的這份孝心和執着敬佩不已。 時光荏苒,王裒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讚頌的典範。人們紛紛以他爲榜樣,教育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 在歷史的長河中,王裒的事蹟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孝道的光輝。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孝順,什麼是對父母深深的愛。他的故事讓後人明白,孝道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表達,更是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的。正如《論語》中所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王裒以他的執着和堅守,踐行着孝道的真諦,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他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珍惜親情,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和孝敬父母,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溫暖和愛意。 王裒的負土成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爲,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對孝道的極致追求。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着後人,讓我們在歲月的流轉中,始終銘記孝道的重要性。

負土成墳-成語圖片

負土成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