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義忘恩

成語拼音

fù yì wàng ēn

負義忘恩成語解釋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典故出處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成語典故

有這等事!不殺這負義忘恩的孽畜,空做人間好漢!★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一★苗龍離座大怒道

成語造句

他曾經在朋友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幫助,如今卻爲了一點利益做出傷害朋友的事,這種負義忘恩的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生的人。張生家境貧寒,但他卻勤奮好學,心懷遠大的抱負。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張生結識了一位富紳李員外。李員外見張生聰明伶俐且有上進心,便慷慨地資助他讀書,不僅提供了學費和生活費,還給予了他許多學習上的幫助和鼓勵。張生對李員外的恩情銘記於心,發誓將來一定要報答他。 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張生終於學有所成,考取了功名。他被朝廷任命爲一方官員,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然而,隨着地位的上升和權力的增大,張生漸漸忘記了李員外曾經對他的恩情。他沉迷於官場的繁華和權力的誘惑,開始變得自私自利,利慾薰心。 李員外的家族後來遭遇了一些變故,家道中落。李員外無奈之下,只好去找張生尋求幫助。可是張生卻冷漠地拒絕了他,完全不顧昔日的恩情。李員外痛心疾首,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曾經全力資助的人如今竟然如此負義忘恩。 張生的行爲引起了當地百姓的不滿和譴責,人們紛紛指責他忘恩負義。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並不鮮見。就如《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他多次認義父,卻又爲了利益背叛他們,落得了個“三姓家奴”的罵名。 張生的負義忘恩最終也給他帶來了惡果。他的行爲被上級官員知曉,對他的品德產生了懷疑,漸漸不再信任他。而他在官場中也因爲失去了民心,處處受到排擠和打壓。最終,張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忘恩負義。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當銘記他人的恩情,在有能力的時候回報他們,而不是像張生一樣,在利益和慾望的驅使下,拋棄了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只有心懷感恩,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收穫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同時,我們也要以張生爲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爲一個負義忘恩的人,以免重蹈他的覆轍。

負義忘恩-成語圖片

負義忘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