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處下流
成語拼音
- gān chǔ xià liú
甘處下流成語解釋
- 甘願處於下流。比喻甘居落後。
典故出處
- 清·俞樾《右臺仙館筆記·無錫楊氏女》爾爲爾之官,我爲我之丐,何預爾事邪?不顧而去,此子甘處下流,真別有肺腸者。”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從不退縮,可他身邊的一些人卻貪圖安逸,甘處下流,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國名爲衛國。衛國有一位貴族子弟,名叫衛鞅。
衛鞅自幼聰慧好學,對治國理政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獨特的見解。他深知衛國國小力弱,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決定離開衛國,前往當時的強國秦國。
來到秦國後,衛鞅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很快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秦孝公渴望秦國能夠強大起來,擺脫弱小的地位,於是大力支持衛鞅進行變法改革。
然而,變法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許多秦國的舊貴族勢力,因爲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對衛鞅恨之入骨,處處加以阻撓和刁難。但衛鞅並不畏懼,他堅定不移地推行着自己的改革措施,哪怕遭受無數的詆譭和攻擊。
在這個過程中,衛鞅展現出了一種“甘處下流”的精神。他不追求表面上的榮耀和地位,不在意他人的嘲諷和貶低,一心只爲了實現秦國的富強。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他整頓吏治,嚴厲打擊貪污腐敗,讓官場風氣爲之一新;他獎勵耕織,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
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力日益強盛,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好。衛鞅的變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爲秦國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衛鞅最終因爲得罪了太多人而遭到了悲慘的結局,但他爲秦國所做出的貢獻卻永遠被銘記。他那種甘處下流、默默奉獻的精神,也成爲了後世許多仁人志士學習的榜樣。
歷史的長河不斷流淌,衛鞅的故事也在歲月的沉澱中越發熠熠生輝。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甘處下流”的真正含義,告訴人們在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道路上,不要被外界的喧囂和誘惑所幹擾,要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哪怕處於被人輕視和冷落的境地,只要心懷信念,終究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這種精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甘處下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