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脣試舌
成語拼音
- gāo chún shì shé
膏脣試舌成語解釋
- 用膏塗嘴脣,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典故出處
- 《後漢書·宦者呂強傳》羣邪項領,膏脣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總是喜歡在衆人面前巧言令色,想盡辦法膏脣試舌,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爲孔寧。
孔寧此人極具野心,一心想要獲得更高的權勢和地位。他善於察言觀色,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在朝堂上左右逢源。
當時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沉迷於享樂,對國家大事並不十分上心。孔寧便抓住這個機會,時常在衛靈公面前阿諛奉承,用盡各種言辭來討好他。
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領土爭端。孔寧深知這是一個表現自己的好機會,於是便在衛靈公面前極力鼓吹戰爭,用他那能說會道的口才將戰爭的好處誇得天花亂墜。他膏脣試舌,說得衛靈公心動不已,最終決定發動戰爭。
然而,這場戰爭並沒有像孔寧所吹噓的那樣順利,衛國遭遇了慘敗,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士兵和物資,還使得國家陷入了困境。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衛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對孔寧的行爲極爲不滿,紛紛指責他爲了一己私利而蠱惑國君,導致國家遭受如此災難。但孔寧卻不以爲意,依舊憑藉着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在朝堂上爲自己辯解。
最終,衛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動盪和困境後,國力逐漸衰退。而孔寧也因爲他的所作所爲而遭到了人們的唾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像孔寧這樣膏脣試舌、只知道用花言巧語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最終只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那些虛假的言辭所迷惑,要以事實和真理爲依據,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同時,我們也應該警惕那些善於用言語來蠱惑人心的人,避免被他們所利用。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膏脣試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