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之力
成語拼音
- huí tiān zhī lì
回天之力成語解釋
- 原比喻言論正確,極有力量,影響深遠。現多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典故出處
- 《魏書·帝紀篇末史臣總論》:“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媼擅回天之力,賣官鬻獄,亂政淫刑。”《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成語典故
- 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詔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認爲此舉不當,就上書力陳不妥。唐太宗接受規勸就立即下令停建,並賜給他綵綢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勸諫。魏徵聽說此事後,讚歎張玄素的話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成語造句
- 他已經病入膏肓,即便是華佗再世也無回天之力了。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這個國家長期受到周邊敵國的侵擾,戰火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的軍隊在一次次的戰鬥中逐漸疲憊,士氣低落。
當時,國王決定派遣一位名叫李明的將軍出征,希望他能夠力挽狂瀾,改變國家的命運。李明深知此次任務的艱鉅,但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征程。
李明帶領着軍隊日夜兼程,奔赴戰場。然而,當他們到達時,卻發現敵國的軍隊實力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李明的軍隊逐漸處於下風。
在這危急關頭,李明並沒有氣餒。他冷靜地分析局勢,想出了一系列巧妙的戰略。他先是利用地形優勢,設下了埋伏,成功地給敵國軍隊以沉重的打擊。接着,他又鼓舞士兵們的士氣,讓他們重新燃起了戰鬥的信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明帶領着軍隊屢戰屢勝,逐漸扭轉了戰局。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然而,敵國並不甘心失敗,他們集結了更強大的兵力,對李明的軍隊發起了最後的攻擊。這一次,戰鬥異常激烈,李明和他的軍隊陷入了絕境。
就在衆人都以爲大勢已去的時候,李明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帶領着士兵們拼死抵抗,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最終,他們成功地擊退了敵國的軍隊,保衛了國家。
李明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爲國家贏得了勝利,他的功績被人們銘記於心。人們稱讚他擁有回天之力,能夠在最危急的時刻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正如《後漢書·張玄傳》中所記載:“張玄字君夏,河內河陽人也。性謙退,有孝行,篤學,不好榮利,志在濟時,故屢以直道見黜,終於博士。”雖然李明與張玄處於不同的時代和情境,但他們都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價。李明的故事成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在漫長的歲月裏,這個國家的人們始終銘記着李明的回天之力,將他視爲英雄和榜樣。他的事蹟也被口口相傳,流傳至今,成爲了人們心中永恆的經典。
回天之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