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轉意

成語拼音

huí xīn zhuǎn yì

回心轉意成語解釋

心、意:心思;回、轉:掉轉。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典故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訓門人·五》:“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病死,他的大臣雍闓投降吳國,吳國派他擔任永昌太守,他走馬上任。永昌郡守將呂凱忠於蜀國,不肯放雍闓進城,特地給雍闓回了一封文書,希望他能回心轉意,將會有所作爲的,再大的官都可以做。

成語造句

經過長時間的耐心勸導,他終於回心轉意,決定放下過去的成見,重新開始。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王年事漸高,決定在他的兩個兒子中挑選一位來繼承王位。大兒子生性勇猛,善於征戰,在國家的對外戰爭中屢立戰功;小兒子則聰慧過人,心地善良,更擅長治理國家和處理內政。 國王在這個抉擇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大兒子認爲自己戰功赫赫,理應成爲下一任國王,於是對父親的猶豫感到十分不滿,開始變得驕傲自大,甚至有些跋扈。而小兒子則一如既往地默默爲國家和人民做事,並不急於爭奪王位。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大兒子身邊出現了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他們不斷地在大兒子耳邊進讒言,煽動他採取一些激進的行動來爭奪王位。大兒子在他們的蠱惑下,逐漸迷失了自己,開始與小兒子產生隔閡,甚至做出了一些傷害小兒子的事情。 小兒子對此感到非常傷心和失望,他不明白爲什麼曾經親密無間的兄弟會變成這樣。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怨恨哥哥,反而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機會讓哥哥回心轉意。 終於,有一天,國家面臨了一場巨大的危機。敵國率領大軍入侵,國家的邊境陷入了戰火之中。大兒子率領軍隊出征,但由於他的輕敵和魯莽,導致軍隊連連失利,損失慘重。 在這危急關頭,小兒子毅然挺身而出。他組織國內的力量,積極籌備物資和兵力,同時運用他的智慧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戰略。他親自帶領軍隊奔赴前線,與哥哥並肩作戰。 在戰鬥中,小兒子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不僅成功地擊退了敵人,還拯救了哥哥的生命。大兒子在經歷了這場生死考驗後,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回想起曾經與小兒子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心中充滿了愧疚。 戰爭結束後,大兒子主動找到小兒子,誠懇地向他道歉。小兒子欣然接受了哥哥的道歉,他知道哥哥終於回心轉意了。從此,兩兄弟又重新攜手,共同爲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國王看到兩個兒子重歸於好,並且都展現出了各自的才能,心中十分欣慰。最終,他根據兩個兒子的特點,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讓大兒子負責國家的軍事,保衛國家的安全;讓小兒子負責國家的內政,管理國家的事務。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國家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情是無比珍貴的,即使在面臨矛盾和衝突時,只要我們能夠保持真誠和寬容,就有可能讓對方回心轉意,重新找回那份珍貴的情感。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團結和合作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回心轉意-成語圖片

回心轉意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