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殺弗論

成語拼音

gé shā fú lùn

格殺弗論成語解釋

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同格殺勿論”。

典故出處

清·夏燮《中西紀事·粵民義師》洋人入其界者,登時格殺弗論。”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那些窮兇極惡、屢教不改的犯罪分子,必須格殺弗論,以維護社會的安寧和正義。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一位英勇的將軍名叫衛風。當時,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 衛風被派往邊境鎮守,他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屢次擊敗來犯之敵。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一小部分士兵因爲貪生怕死,臨陣脫逃,導致戰局一度陷入危急。 衛風氣憤不已,他深知這些逃兵的行爲嚴重影響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戰後,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些逃兵全部捉拿歸案。面對衆人的求情,衛風面色冷峻,他認爲軍法如山,絕不能姑息養奸。 “這些人在戰場上不顧國家安危,只顧自己逃命,必須嚴懲不貸!”衛風義正言辭地說道,“若不如此,日後如何能讓衆將士信服,又如何能保家衛國!”於是,他不顧衆人的阻攔,毅然決然地按照軍法將這些逃兵格殺弗論。 此事傳出後,軍隊上下爲之震動,將士們深知衛風執法嚴明,從此在戰場上更加勇猛無畏,再也無人敢輕易退縮。而周邊的敵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對衛風的威名有所忌憚,不敢輕易來犯。 在歷史的長河中,如衛風這般爲了維護正義和軍規而堅決執行格殺弗論的事例並不少見。這種堅決果斷的行爲,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下,對於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某些名將,爲了整肅軍紀,也曾採取過類似的嚴厲手段。他們以堅定的決心和果敢的行動,確保了軍隊的戰鬥力和紀律性,爲國家的安寧和繁榮立下了赫赫戰功。 當然,格殺弗論這一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使用權力和執行規則時,必須要有清晰的判斷和適度的原則。不能濫用權力,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和權利,但在面對嚴重違反規則、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爲時,也絕不能手軟。只有在正確的時機和情況下,合理運用這一原則,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穩定秩序。 隨着時間的推移,衛風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不衰,他的勇敢和果斷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典範。而格殺弗論這個成語,也在歷史的傳承中,不斷提醒着後人要堅守原則,勇敢地面對挑戰和困難,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格殺弗論-成語圖片

格殺弗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