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兩濟

成語拼音

gōng sī liǎng jì

公私兩濟成語解釋

指對公傢俬人都有好處。

典故出處

《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處理這件事時,做到了不偏不倚,最終達成了公私兩濟的理想結果。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名叫雲州。雲州城裏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商人,他頭腦聰慧,極具商業頭腦。 張華白手起家,憑藉着自己的勤奮和智慧,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他經營着多家店鋪,涉及各種行業,財富也日益積累起來。然而,張華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自私自利,相反,他十分關心城中百姓的生活。 有一年,雲州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陷入了困境。許多人面臨飢餓的威脅,甚至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張華看到這一慘狀,心中十分不忍。他毅然決定,從自己的倉庫中拿出大量的糧食和物資,無償地分發給受災的百姓。他的這一舉動,猶如雪中送炭,讓許多百姓得以度過難關。 與此同時,張華也不忘繼續發展自己的商業。他積極尋找新的商機,拓展業務領域。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生意不僅沒有因爲旱災而受到影響,反而更加興旺。 隨着時間的推移,雲州城逐漸從旱災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百姓們對張華充滿了感激之情,而張華的商業帝國也越發壯大。 張華的事蹟引起了當地官府的注意。官府對他的善舉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並給予了他一些優惠政策和獎勵。張華利用這些政策和獎勵,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生意規模,爲雲州城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張華的行爲完美地詮釋了公私兩濟這個成語。他在追求個人商業利益的同時,也不忘關心社會公益,爲百姓謀福祉。他的故事成爲了雲州城的一段佳話,被人們傳頌至今。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說:“此謂國不以利爲利,以義爲利也。”張華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個人的成功與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公私兼顧,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與和諧。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華這樣公私兩濟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的事蹟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應該肩負起社會責任,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公私兩濟-成語圖片

公私兩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