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聽並觀

成語拼音

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公聽並觀成語解釋

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書·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見於理而物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黃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跡,豈近習而已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處理這件複雜的事情時,我們應該充分收集各方意見,做到不偏不倚,公聽並觀,才能得出公正合理的結論。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有一位賢明的君主,他非常重視對國家的治理和對臣民的瞭解。 有一次,鄭國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那就是關於與鄰國的關係處理。君主深知這個決策的重要性,它關乎着國家的安危和未來的發展。於是,他決定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不僅僅是朝中大臣們的看法,還包括普通百姓的聲音。 君主下令在王宮前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場所,讓臣民們都可以前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一時間,王宮前熱鬧非凡,人們紛紛前來,各抒己見。有的大臣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出發,分析利弊;有的百姓則從日常生活的角度,講述與鄰國交往對他們的影響。 君主坐在朝堂之上,認真地傾聽着每一個人的發言,他秉持着公正的態度,不偏聽偏信。他不僅聽他們說什麼,還仔細觀察每個人的表情、舉止,以此來判斷他們意見的真實性和誠懇度。 在這個過程中,君主做到了“公聽並觀”。他沒有因爲某些人的身份地位而特別重視他們的意見,也沒有忽視那些看似普通的百姓的聲音。他將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權衡利弊。 經過一段時間的廣泛聽取和深入觀察,君主終於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策。這個決策既考慮到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又兼顧了百姓的實際需求。鄭國在這個決策的引導下,與鄰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國家也得以穩定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領導者或者決策者,應該像這位鄭國的君主一樣,做到“公聽並觀”。不能只聽一面之詞,而要廣泛收集信息,全面地觀察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帶領團隊或國家走向成功。正如《三國志》中所說:“以君之明,觀臣之行;以臣之忠,觀君之政。”只有通過全面的傾聽和觀察,才能真正瞭解情況,避免片面和錯誤的判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公聽並觀”,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裏,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同時仔細觀察周圍的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做出明智的選擇。

公聽並觀-成語圖片

公聽並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