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食

成語拼音

gǒu zhì bù shí

狗彘不食成語解釋

連狗豬都不喫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極端惡劣。

典故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元后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

成語典故

汪精衛、陳璧君則作了狗彘不食、遺臭萬年的無恥漢奸。★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了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

成語造句

他的行爲惡劣到令人髮指,簡直是道德淪喪,狗彘不食。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君王荒淫無道,他整日沉浸在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對百姓更是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 這位君王有一個寵臣,名叫賈仁。賈仁仗着君王的寵愛,在朝中爲所欲爲,大肆搜刮錢財,欺壓良善。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卻又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賈仁在街上看到一位美麗的女子,便心生邪念,強行將女子擄走。女子的家人四處求救,但沒有人敢得罪賈仁。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一位正直的大臣耳中,大臣決定挺身而出,爲女子伸張正義。 大臣向君王進諫,痛斥賈仁的惡行,希望君王能夠嚴懲賈仁。然而,君王卻不以爲然,甚至還偏袒賈仁,說大臣是在誣陷好人。大臣氣憤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而賈仁依然不知收斂,繼續作惡。終於,百姓們忍無可忍,他們聯合起來,衝進王宮,要求君王罷免賈仁。君王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爲時已晚。 在百姓們的壓力下,君王不得不將賈仁處死。賈仁的種種惡行被人們所唾棄,人們都說他是“狗彘不食”之徒,連豬狗都不願意喫他剩下的東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道德敗壞,行爲惡劣,最終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就像賈仁一樣,儘管他曾經風光一時,但最終還是落得個悲慘的下場。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商朝的紂王,也是因爲荒淫無道,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時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爲,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光輝的足跡。同時,我們也應該勇敢地站出來,反對那些不道德的行爲和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狗彘不食-成語圖片

狗彘不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