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食其餘

成語拼音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

狗彘不食其餘成語解釋

狗豬都不喫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極其卑鄙齷齪。

典故出處

《漢書·元后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成語典故

士大夫爲官爵所釣,用心至是,可謂狗彘不食其餘。★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五卷

成語造句

他爲人惡劣,所做之事令人髮指,簡直是道德敗壞到了極點,真可謂狗彘不食其餘。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的大臣名叫李甲。李甲出身貴族,但他卻毫無品德和操守可言。 李甲在官場上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他諂媚上司,欺壓同僚,貪污受賄,做盡了壞事。他的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和憤恨,但由於他善於阿諛奉承,深得國君的寵信,一時間竟無人能奈何得了他。 有一次,國家遇到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流離失所。國君下令開倉賑濟災民,然而李甲卻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扣留了大量的救災糧食,然後高價賣給災民,從中牟取暴利。百姓們對他的行爲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不僅如此,李甲還在朝堂上與其他正直的大臣作對,試圖排擠他們,以便自己能獨攬大權。他的種種惡行最終引起了一位老臣的注意,這位老臣決定站出來揭露李甲的真面目。 老臣收集了李甲的種種罪證,在一次朝會上當着國君的面一一陳述。國君聽後十分震驚和憤怒,他沒想到自己一直信任的李甲竟然是這樣一個惡貫滿盈的人。國君下令徹查此事,結果發現李甲的罪行比老臣所陳述的還要嚴重得多。 最終,國君將李甲革職查辦,並下令將他的財產全部沒收。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不拍手稱快,紛紛說李甲這樣的人簡直就是“狗彘不食其餘”,他的所作所爲連豬狗都不願意去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和良心,只知道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那麼他最終一定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就像李甲一樣,儘管他曾經風光一時,但最終還是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我們應該以李甲爲戒,時刻保持自己的品德和操守,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狗彘不食其餘-成語圖片

狗彘不食其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