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未寒
成語拼音
- gǔ ròu wèi hán
骨肉未寒成語解釋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典故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爲梁山泊主。’此話衆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父親剛剛離世、骨肉未寒之時,就急着爭奪家產,這種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忠誠而善良的大臣叫李賢。李賢一生爲國家盡心盡力,輔佐君王,深受百姓愛戴。
李賢有一個兒子叫李明,他自幼聰慧,在父親的教導下成長爲一個有志向有才華的青年。然而,國家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奸臣當道,他們嫉妒李賢的聲譽和地位,便設計陷害他。最終,李賢含冤而死,被草草下葬。
李賢的死讓百姓們悲憤不已,但奸臣們卻洋洋得意,以爲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李明決心要爲父親討回公道。他暗中收集證據,尋找機會揭露奸臣的罪行。
就在李賢去世後不久,奸臣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瓜分他生前的權力和財富。他們在朝堂上耀武揚威,完全不顧及李賢屍骨未寒。李明看到這一切,心中的悲憤愈發強烈。
經過一番努力,李明終於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他毅然決然地站出來,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將奸臣的罪行一一揭露。百姓們聽聞後紛紛響應,要求嚴懲奸臣。君王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做出決斷,下令將奸臣們嚴懲。
最終,正義得到了伸張,李賢的冤屈得以洗清。而李明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智慧,被君王委以重任。他繼續秉承父親的遺志,爲國家和百姓努力奉獻。
“骨肉未寒”這個成語,在這個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提醒着人們,不要在他人剛剛去世、還未得到安息之時,就做出違背倫理道德或傷害其家人的事情。同時,也激勵着人們像李明一樣,在面對不公和邪惡時,勇敢地挺身而出,捍衛正義和尊嚴。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和維護公平與正義。正如《禮記》中所云:“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我們應當秉持着這樣的信念,在生活中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做違背良心之事,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骨肉未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