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家紓難

成語拼音

huǐ jiā shū nàn

毀家紓難成語解釋

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典故出處

《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爲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成語典故

公元前665年,楚國令尹子元率軍攻打鄭國,撤軍後就住在王宮,意欲霸佔已死楚文王的妻子。楚國的大臣用計除掉子元,讓鬥谷於菟擔任令尹。鬥谷於菟看到國家貧弱,就把自己的家產全部拿出來救助國家。

成語造句

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刻,許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毀家紓難,爲保衛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令人敬佩的人物和事蹟。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面臨着巨大的危機。當時,敵國大兵壓境,國家危在旦夕。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一位大臣挺身而出,他就是士大夫伍舉。 伍舉看到國家陷入如此艱難的境地,心急如焚。他深知,僅僅依靠國家現有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拯救國家,伍舉毅然決定傾盡自己的所有。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家中的財產全部拿出來,招募士兵,購置武器和糧草,以增強國家的防禦力量。 伍舉的家人一開始並不理解他的行爲,畢竟這意味着他們將失去舒適的生活和豐厚的財產。但是伍舉堅定地向他們解釋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今國家有難,我們豈能只顧自己的小家而不顧大家?”他的真誠和堅定打動了家人,他們最終全力支持伍舉的決定。 在伍舉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加入到保衛國家的隊伍中來。他們團結一心,共同抵抗敵國的入侵。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他們終於成功地擊退了敵國,保住了國家。 伍舉毀家紓難的行爲受到了百姓們的高度讚揚和尊敬。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不衰,成爲了後世的楷模。在歷史的記載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如《左傳·莊公三十年》中所說:“鬥穀於菟爲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伍舉這種無私奉獻、爲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正是“毀家紓難”這一成語的生動體現。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之時,每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也不能退縮。因爲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克服困難,迎來美好的未來。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激勵着我們爲了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而努力奮鬥。

毀家紓難-成語圖片

毀家紓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