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車殺馬
成語拼音
- huǐ chē shā mǎ
毀車殺馬成語解釋
- 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典故出處
- 宋·陸游《謝曾侍郎啓》:“毀車殺馬,逝從此以徑歸;賣劍買牛,分餘生之永已。”宋·陸九淵《與陳倅書》:“元晦雖有毀車殺馬之說,然勢恐不容不一出也。”
成語典故
- 漢朝時期,馮良30歲時擔任尉從佐,他討厭爲官被人驅使。一次,他奉命去迎接督郵,一路感慨萬千,因路不好,車子顛壞了,他乾脆拋棄車子,連馬也殺掉,脫下官袍,從此隱遁到犍爲,從杜撫學,過着隱士的生活。
成語造句
- 他爲了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竟然做出了毀車殺馬的舉動,將家中所有的酒具都砸了。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戰亂之苦。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將軍。張華智勇雙全,一心想要爲國家和人民結束這無盡的戰亂。他帶領着士兵們四處征戰,歷經無數艱難險阻。
有一次,張華的軍隊在一場關鍵戰役中遭遇了強大的敵軍。敵軍數量衆多,裝備精良,而張華這邊則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激烈的戰鬥中,張華髮現他們的戰車出現了故障,嚴重影響了軍隊的行動和戰鬥力。
面對這一困境,張華當機立斷,決定毀車殺馬。他深知這些戰車和馬匹雖然珍貴,但在此時已經成爲了拖累。如果不果斷捨棄,將會給整個軍隊帶來覆滅的危險。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命令士兵們將戰車摧毀,把馬匹宰殺,以此來減輕軍隊的負擔,讓士兵們能夠更加靈活地行動和戰鬥。
士兵們雖然心中不捨,但也明白張華的決策是正確的。他們按照張華的命令,迅速地完成了毀車殺馬的行動。沒有了戰車和馬匹的束縛,士兵們變得更加勇猛無畏,他們在張華的帶領下,以破釜沉舟之勢向敵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最終,張華和他的士兵們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鬥能力,成功地擊敗了敵軍,贏得了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這次勝利不僅爲國家帶來了和平與安寧,也讓張華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國家。
後來,人們用“毀車殺馬”這個成語來形容爲了實現某個重要目標,不惜捨棄珍貴的東西或做出重大犧牲。就如同張華將軍在關鍵時刻的果斷決策,他捨棄了戰車和馬匹,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和平。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懂得取捨,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正如《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所說:“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時候,必要的捨棄是爲了更好地前行,只有敢於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毀車殺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