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喬捎書
成語拼音
- hóng qiáo shāo shū
洪喬捎書成語解釋
- 指言而無信的人。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成語典故
- 晉朝豫章太守殷羨,字洪喬,在離任時,很多人委託他捎帶書信回家鄉,因那時還沒有郵局,只有託人捎帶。他很客氣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到了石頭渚就將信全部扔進河水裏。當人們收不到信總聯想到信是託洪喬捎帶的。
成語造句
- 他拜託那人幫忙帶信,可千萬不要像洪喬捎書那樣不靠譜啊。
成語故事
- 在東晉時期,有一個叫殷羨的人。他曾任豫章太守,在當時也算是一位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
有一次,殷羨要離開都城建康前往豫章赴任。臨走之時,京城中有許多人託他幫忙捎帶書信回家鄉。殷羨收到的書信數量衆多,面對這一情況,他的心中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在出發的那一天,殷羨帶着這些書信來到了江邊,然後將所有的書信都投進了江中,還自言自語地說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意思是說,這些書信該沉下去的自然會沉下去,該浮起來的自然會浮起來,我殷洪喬可不能做那個送信的人。他就這樣將衆人託付給他的書信隨意丟棄了。
此事傳出後,人們對殷羨的行爲議論紛紛。有人覺得他的做法太過不負責任,辜負了大家對他的信任;而也有人認爲他這一舉動或許有着更深層次的寓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殷羨的這一行爲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特點。在那個時代,人們的交流和信息傳遞並不像如今這般便捷,書信的傳遞往往寄託着人們深厚的情感和重要的事務。而殷羨的這種行爲,無疑是對這種傳統信任關係的一種挑戰。
洪喬捎書這個成語也就此流傳了下來,它用來比喻書信遺失,或指不負責任的寄信行爲。這個成語故事提醒着人們,在答應他人之事後,就應該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不可隨意敷衍甚至是違背承諾。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在任何時代,誠信和責任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質,一旦缺失,就可能引發諸多問題和爭議。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從這樣的故事中汲取教訓,堅守誠信,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以避免重蹈殷羨的覆轍,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
洪喬捎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