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藏疾

成語拼音

hán gǒu cáng jí

含垢藏疾成語解釋

本謂應有包容的氣量,後轉用以指包容壞人壞事。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語典故

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三國志·魏公孫淵傳》

成語造句

他爲人處世,總是能寬容他人的過錯,即便面對那些心懷惡意之人,也儘量以和爲貴,這種胸懷仿若含垢藏疾一般。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曾有一位君主,他的名字叫衛靈公。 衛靈公在治理國家方面雖有一定的才能,但他也有着許多缺點和不足。他有時會聽信讒言,做出一些不太明智的決策。 在衛靈公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爲蘧伯玉。蘧伯玉爲人正直,一心爲國爲民,他常常直言進諫,指出衛靈公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然而,衛靈公卻並不總是能虛心接受蘧伯玉的建議,有時甚至會對他心生不滿。 儘管如此,蘧伯玉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職責和信念。他深知衛靈公雖然有諸多毛病,但他畢竟是一國之主,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蘧伯玉選擇了“含垢藏疾”,他默默忍受着衛靈公的不理解和偶爾的刁難,繼續盡心盡力地爲國家效力。 他包容着衛靈公的缺點,就如同大地承載萬物一般,毫無怨言。同時,他也將國家可能面臨的隱患和問題默默地記在心中,努力尋找着解決的辦法。 在蘧伯玉的堅持和努力下,衛國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和繁榮。他的這種“含垢藏疾”的精神也被後世所傳頌,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蘧伯玉的事蹟被記載在了諸多典籍之中。他的行爲體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寬廣的胸懷,讓人們明白,在面對他人的不足和過錯時,我們要有包容之心,不能輕易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同時,也要像蘧伯玉一樣,即使身處困境,依然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責任,爲國家和人民默默地奉獻。“含垢藏疾”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成語,更是一種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的體現,它提醒着我們要以寬容和堅韌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困難。

含垢藏疾-成語圖片

含垢藏疾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