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
成語拼音
- huà hǔ lèi quǎn
畫虎類犬成語解釋
-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典故出處
-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成語典故
- 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被封爲“伏波將軍”。 馬援有兩個侄子,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他們倆平常喜歡議論他人的是非,因此,馬援對他們很是擔憂,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們。 這封信的內容是:“我一生痛恨議論他人的長短,希望你們聽到有人議論別人的過失,能夠像聽到議論自己父母那樣,只可聽,不可參與議論。 我希望你們向龍伯高學習,他是一個厚道、謹慎、節儉、恭謙的人,他雖然職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們仿效他。 而那位杜季良是個俠肝義膽的人,能夠與人同甘共苦,無論人的好壞他都能與他們交朋友,我雖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們仿效他。 如果你們向龍伯高學習,即使學不成,還尚且能成爲一個謹慎之人,就像是刻一隻天鵝不成,尚可成爲一隻鴨子(刻鵠類鶩);如果你們向杜季良學而學不成,就會成爲一個輕浮浪蕩者,這就好比畫一隻虎畫不像,卻畫成一隻狗了(畫虎類犬)。”。
成語造句
- 他本想模仿大師的畫作,結果卻畫虎類犬,完全失去了原作的神韻。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馬三。馬三自幼就對繪畫有着濃厚的興趣和天賦,尤其癡迷於畫各種動物。
一天,馬三聽聞隔壁村子裏有一位老畫師,其繪畫技藝堪稱一絕。馬三非常渴望能向他學習,於是便興沖沖地前去拜訪。老畫師見馬三如此誠懇好學,便答應教他繪畫技巧。馬三在老畫師的指導下,繪畫水平日益提高。
有一次,馬三在山林中游玩時,偶然看到了一隻威風凜凜的老虎。那老虎雄姿英發,霸氣十足,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馬三的目光。他心想,如果能把這老虎畫下來,那該有多好啊!回到家後,馬三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畫老虎。他憑藉着自己對老虎的記憶,一筆一劃地勾勒着老虎的輪廓。然而,由於他從未近距離仔細觀察過老虎,畫出來的老虎總是感覺缺少了些什麼。
馬三並不氣餒,他反覆修改自己的畫作,可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朋友們看到他畫的老虎後,都紛紛搖頭,說他畫的老虎看起來更像是一隻狗。馬三聽後,心中十分沮喪,但他還是不肯放棄。
他又一次前往山林,希望能再次遇到那隻老虎,好好觀察一番。可惜的是,這一次他並沒有遇到老虎,卻看到了一隻長得和老虎有些相似的動物,他以爲那就是老虎,便興奮地觀察起來。回到家後,馬三按照這次的觀察又畫了一幅老虎圖,結果畫出來的老虎更加像狗了。
周圍的人都笑話他,說他本想畫老虎,結果卻畫虎類犬。馬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他過於追求形似,卻忽略了老虎真正的神韻和氣質。從此之後,馬三不再急於求成,而是靜下心來,更加認真地去觀察和研究各種動物。他不斷地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繪畫技藝,終於畫出了令人讚歎不已的作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模仿,而要注重本質和內涵。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表面的相似,最終可能會像馬三最初那樣畫虎類犬,達不到真正的效果。就如同歷史上那些只知模仿而不知創新的人,往往很難取得突出的成就。只有不斷地探索和領悟,才能在自己的領域中有所建樹。我們應當從馬三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在學習和工作中,要腳踏實地,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避免陷入畫虎類犬的尷尬境地。
畫虎類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