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

成語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畫龍點睛成語解釋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典故出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成語典故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爲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造句

一幅優秀的畫作,有時候往往只需在關鍵處輕輕一點,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整幅作品更加生動傳神。

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的畫非常逼真,尤其是他畫的龍,簡直栩栩如生,彷彿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有一次,張僧繇在一座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形態各異,張牙舞爪,十分生動。但是奇怪的是,他都沒有給龍點上眼睛。前來觀看的人們都覺得很不解,紛紛詢問他爲什麼不給龍點上眼睛。張僧繇回答說:“如果我給龍點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聽了都不相信,覺得他是在開玩笑,堅持要他給龍點上眼睛。 張僧繇無奈之下,只好拿起畫筆,給其中兩條龍點上了眼睛。剎那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兩條被點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而起,飛向了天空,而那兩條沒有點眼睛的龍依然留在牆壁上。人們都被這神奇的景象驚呆了,對張僧繇的畫技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也有所記載,它充分展現了張僧繇高超的繪畫技藝。“畫龍點睛”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藝術作品在關鍵處加上一筆,使其更加生動、傳神,也比喻說話或寫作時,在關鍵的地方用一兩句話點明主旨,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在後來的文學、藝術等領域中,“畫龍點睛”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比如,在文學作品中,一個精妙的結尾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整個作品更加深刻和富有感染力;在藝術創作中,一個巧妙的細節處理可以讓作品更加完美和獨特。 它提醒着我們,無論是創作還是其他事情,都要注重關鍵的細節和要點。有時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或言語,卻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就像張僧繇點上龍的眼睛,讓原本靜態的龍變得鮮活起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學會抓住關鍵,在重要的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從而讓事情變得更加順利和成功。同時,這個成語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神奇現象的想象,它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一直流傳至今,成爲了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畫龍點睛-成語圖片

畫龍點睛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