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慮困心
成語拼音
- héng lǜ kùn xīn
衡慮困心成語解釋
- 形容費盡心思。
典故出處
- 語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成語典故
- 中間解衣縮食,衡慮困心,體膚筋骨,靡所不憊,收集僅茲。★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成語造句
- 在面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時,他常常感到心力交瘁,衡慮困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陳國。陳國有一位年輕的謀士叫李明。
李明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壯志,渴望能爲國家的繁榮和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的陳國正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周邊各國紛爭不斷,國內也面臨着諸多問題和挑戰。
李明一心想要爲國家排憂解難,他整日苦思冥想各種策略和方法,常常廢寢忘食。他不斷地分析局勢,權衡利弊,試圖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問題越來越複雜,困難越來越多。他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困惑之中,彷彿被一團無法掙脫的思緒緊緊束縛。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察覺到了他的變化,紛紛勸他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但李明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無法輕易放下心中的憂慮。在這種衡慮困心的狀態下,他的身體和精神都逐漸變得疲憊不堪。
有一天,李明偶然間遇到了一位智慧的老者。老者看出了他的苦惱,便對他說:“年輕人,你可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有時候過於執着和焦慮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你需要放下心中的負擔,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李明聽後,猶如醍醐灌頂。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和心態,意識到自己不能一味地在焦慮中打轉。他決定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再被那些紛繁複雜的思緒所困擾。他開始走出書房,去民間瞭解百姓的真實需求和想法,與其他有識之士交流探討。
通過這些努力,李明逐漸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不再被那些看似無解的問題所束縛,而是以更加從容和堅定的態度去面對困難。最終,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爲陳國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幫助國家度過了難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李明的故事也讓人們明白,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過度的焦慮和困擾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智,學會放下心中的負擔,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們應該以君子的胸懷和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而不是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焦慮和痛苦之中。
衡慮困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