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

成語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諱疾忌醫成語解釋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典故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成語典故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裏,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着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裏,肌肉裏,腸胃裏,不論鍼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裏,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成語造句

他身體出現問題後卻不願意去看醫生,總是逃避治療,這種諱疾忌醫的態度可不行,最終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中有一位大王。這位大王平日裏身體強壯,精力充沛,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段時間,大王突然感覺身體有些不適,尤其是身上某個部位總是隱隱作痛。他身邊的近臣便建議他請名醫來瞧瞧。大王卻擺擺手說:“不過是一點小毛病,何必大驚小怪。”就這樣,大王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依舊照常處理國事和享受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王的病情逐漸加重,疼痛也越發頻繁和劇烈。可他依然不願意承認自己生病了,他覺得自己是一國之主,怎麼能輕易被疾病打倒呢。許多忠心的臣子紛紛進諫,勸大王趕緊請醫生來看一看。然而大王卻認爲他們是在危言聳聽,覺得自己身體沒問題,是這些臣子們別有居心。 這時,有一位聞名遐邇的神醫來到了這個國家。聽聞大王的情況後,神醫主動請求爲大王診治。大王一開始很不情願,但在衆人的極力勸說下,還是勉強答應了。神醫經過仔細診斷後,面色凝重地對大王說:“大王,您的病已經拖延了太久,如果再不及時醫治,恐怕會有性命之憂啊。”大王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呵斥道:“你這庸醫,竟敢危言聳聽,本王身體好得很!”說完便將神醫趕走了。 就這樣,大王繼續諱疾忌醫,病情不斷惡化。終於有一天,大王再也無法支撐,癱倒在牀榻上。此時他才懊悔不已,想起之前神醫的話,可爲時已晚。沒過多久,這位曾經威風凜凜的大王就因爲自己的固執和諱疾忌醫,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正如《周子通書·過》中所記載的:“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這個故事告誡我們,當我們遇到問題或疾病時,切不可像這位大王一樣,因爲害怕面對或者出於其他原因而故意隱瞞或忽視,否則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損失。我們要勇於正視自己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災禍降臨。

諱疾忌醫-成語圖片

諱疾忌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