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莫如深
成語拼音
- huì mò rú shēn
諱莫如深成語解釋
- 諱:隱諱;深:事件重大。原意爲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
典故出處
- 《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莊公喜歡妃子孟任,想讓孟的兒子般繼承王位,叔牙想讓慶父爲王,莊公不同意。季友殺死叔牙讓般當國君。慶父殺死般,讓開當王,一年後殺死魯公自己爲王。孔子沒有將這段歷史寫進《春秋》,人說他是“諱莫如深”。
成語造句
- 關於他過去的那段經歷,他總是閉口不談,似乎諱莫如深。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爲了爭奪土地和人口,時常發生戰爭。在衆多諸侯國中,魯國和齊國是兩個實力較爲強大的國家。
魯國的國君魯莊公,有一個弟弟名叫共叔段。共叔段深受母親武姜的寵愛,武姜一心想讓共叔段取代魯莊公成爲國君。魯莊公對母親和弟弟的野心有所察覺,但出於對親情的顧忌,一直沒有采取果斷的措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叔段的勢力逐漸壯大,他開始明目張膽地擴充自己的領地和軍隊。魯莊公的大臣們紛紛進諫,要求魯莊公採取行動制止共叔段。然而,魯莊公卻猶豫不決,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祭仲,他看出了魯莊公內心的矛盾和顧慮。祭仲對魯莊公說:“主公,共叔段的行爲已經越來越過分,如果再不加以制止,恐怕會釀成大禍。現在的情況就像一顆毒瘤,如果不及時切除,日後必將危及國家的安危。”
魯莊公無奈地嘆了口氣,說:“此事我又何嘗不知,只是母親一直偏袒共叔段,我若對他下手,母親必定會怪罪於我。而且共叔段畢竟是我的弟弟,我實在不忍心對他痛下殺手。”
祭仲深知魯莊公的顧慮,但他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他繼續勸說道:“主公,您不能因爲一時的仁慈而忽視了國家的利益。共叔段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如果您再不採取行動,後悔就來不及了。”
魯莊公沉思片刻,最終還是決定暫時不採取行動,他希望能夠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然而,共叔段卻誤以爲魯莊公軟弱可欺,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
終於,共叔段發動了叛亂,企圖奪取魯國的政權。魯莊公得知消息後,悲憤交加,他意識到自己的一再忍讓並沒有換來和平,反而讓共叔段更加猖獗。於是,魯莊公果斷地率領軍隊平定了叛亂,共叔段最終落得個兵敗逃亡的下場。
這場兄弟之間的爭鬥給魯國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也讓魯莊公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以後,魯莊公對於處理國家大事變得更加果斷和堅決,不再因爲個人情感而猶豫不決。
而“諱莫如深”這個成語,也正是從這個故事中演變而來。它原本是指因爲有所顧忌而隱瞞得很深,後來泛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個成語提醒人們,在面對重要的事情時,不能因爲各種原因而隱瞞真相或猶豫不決,否則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應該以史爲鑑,勇敢地面對現實,果斷地做出決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諱莫如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