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急輕重

成語拼音

huǎn jí qīng zhòng

緩急輕重成語解釋

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典故出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七古之人有至於張空弮、羅雀鼠而民無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結其心乎?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爲不得已之計也。”

成語典故

分別緩急輕重,爭取男女老幼和遊民分子一律參加生產。★毛澤東《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

成語造句

在處理事情時,我們要先分辨清楚各項任務的緩急輕重,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這樣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局勢和挑戰。周邊的諸侯國時而對鄭國表示友好,時而又露出覬覦之心。鄭莊公需要在各種事務中權衡利弊,分清緩急輕重。 有一次,鄭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導致農田歉收,百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與此同時,鄰國衛國見鄭國國內情況不妙,便蠢蠢欲動,試圖趁機侵犯鄭國領土。鄭莊公得知這一情況後,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解決旱災問題是當務之急,關乎百姓的生存和國家的根基。於是,他迅速召集大臣們商議應對旱災的措施,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抗旱救災,努力緩解百姓的困境。 然而,對於衛國的威脅,鄭莊公也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他深知衛國的行動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但他並沒有立刻傾盡全國之力去應對衛國,而是冷靜地分析局勢。他認爲此時若與衛國貿然開戰,可能會讓國內本就艱難的情況雪上加霜,而且也不一定能取得絕對勝利。 經過深思熟慮,鄭莊公決定一方面繼續全力救災,穩定國內局勢;另一方面加強邊境的防禦,密切關注衛國的動向,做好應戰的準備,但不輕易挑起戰端。他在處理這兩件事情時,很好地把握了緩急輕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鄭國成功地緩解了旱災危機,百姓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而衛國見鄭國應對得當,無機可乘,也暫時打消了侵犯的念頭。 鄭莊公這種能夠分清緩急輕重、理智應對各種情況的智慧,使得鄭國在複雜的局勢中得以穩定發展。他的決策和行動成爲了後世的典範,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在面對衆多事務和挑戰時,只有準確判斷事情的緩急輕重,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從而更好地應對困難,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進步。緩急輕重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提醒着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具備這種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合理安排事務,確保重要的事情得到優先處理,次要的事情也能妥善安排,這樣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緩急輕重-成語圖片

緩急輕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