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

成語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舉一反三成語解釋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典故出處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成語典故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成語造句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他善於思考,能夠從一個例題中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問題,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孔子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廣收門徒,致力於傳授知識和道德觀念。 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叫顏回,他勤奮好學,極具悟性。有一次,孔子在課堂上講解一個道理,顏回在聽完後,不僅立刻理解了這個道理的本身,還能夠由此及彼,從這個道理中推演出其他相關的道理。 一天,孔子給弟子們講禮制。他說:“君子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應該保持謙遜,不要隨意發表意見。”顏回聽後,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對孔子說:“夫子,我從您講的這個道理中想到,不僅對於不知道的事情要謙遜,對於知道的事情也應該謹慎對待,不能驕傲自滿。就如同我們對於禮制的學習,知道得越多,越應該保持敬畏之心。”孔子聽了顏回的話,大爲讚賞,點頭說道:“顏回啊,你真是能夠舉一反三,從一個道理中領悟出更多的深意啊。” 顏回的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讓他在學習中進步飛速。他常常能夠從孔子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行爲中,領悟到許多深刻的道理。比如,孔子教導弟子們要仁愛待人,顏回則能從中想到,不僅要對人仁愛,對世間萬物都應該懷有一顆慈悲之心。 在孔子的衆多弟子中,顏回以其卓越的悟性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脫穎而出。其他弟子也在顏回的影響下,努力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嘗試着從所學的知識中舉一反三,拓展自己的思維和見識。 孔子的教育理念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和傳承。他希望弟子們不僅僅是記住他所傳授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通過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和發現新的道理和智慧。 正是因爲有了像顏回這樣能夠舉一反三的優秀弟子,孔子的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和發展。他們將孔子的思想不斷髮揚光大,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舉一反三這個成語,也正是從顏回的故事中流傳下來,它激勵着後人在學習和思考中要善於觸類旁通,從一個事例或觀點中推演出更多的相關內容,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思維領域。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學者和思想家都憑藉着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爲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舉一反三-成語圖片

舉一反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