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長三尺
成語拼音
- huì cháng sān chǐ
喙長三尺成語解釋
- 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於辨說。
典故出處
- 《莊子·徐無鬼》丘願有喙三尺。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談判桌上巧舌如簧,滔滔不絕,那架勢彷彿喙長三尺。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公孫龍的學者,他以能言善辯而聞名。
有一次,公孫龍遊歷到了一個諸侯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聽聞了公孫龍的名聲,便決定召見他,想見識一下他的口才。
國君在朝堂上問公孫龍:“先生,聽聞您善於辯論,今日可否爲寡人展示一番呢?”公孫龍欣然應允。
於是,國君便提出了一個論題:“白馬非馬。”公孫龍聽後,微微一笑,開始了他的論述。他滔滔不絕地說道:“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他從概念的本質區別上進行分析,說得頭頭是道,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都聽得目瞪口呆。
國君雖然覺得公孫龍的說法有些奇特,但一時間也難以反駁。就在這時,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對公孫龍說:“先生,您雖巧舌如簧,但也不能如此強詞奪理啊。白馬明明就是馬的一種,怎能說不是馬呢?”公孫龍卻不慌不忙地迴應道:“若是說白馬是馬,那黃馬、黑馬等豈不也都是馬?那豈不是所有顏色的馬都可以統稱爲馬,那又何必區分顏色呢?”
老臣被公孫龍說得一時語塞,但他還是不甘心,繼續與公孫龍辯論。然而,公孫龍憑藉着他那如喙長三尺般的口才,始終在辯論中佔據上風,讓老臣和其他大臣都無法反駁他的觀點。
這場辯論持續了很久,最終國君也不得不感嘆公孫龍的口才的確厲害。雖然他並不完全認同公孫龍的觀點,但也對他的才華表示了讚賞。
公孫龍憑藉這次辯論,讓他的名聲更加響亮。而“喙長三尺”這個成語,也常被用來形容那些口才極佳、善於辯論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公孫龍這樣憑藉着卓越的口才而留名的人並不少見。他們以言辭爲武器,在各種場合中展現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爲後人所傳頌。然而,我們也應該明白,口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和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喙長三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