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不費

成語拼音

huì ér bù fèi

惠而不費成語解釋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典故出處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成語典故

誰知莊大老爺這筆款項情願報效,只代子弟們求幾個保舉,更是惠而不費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成語造句

做公益活動既能幫助他人,又能讓自己收穫快樂,真可謂惠而不費。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十分賢明。他一心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這位君主常常思考如何能讓國家繁榮昌盛,同時又不會給百姓帶來過多的負擔。他深知不能隨意增加賦稅,以免讓百姓們生活困苦。 有一次,國內遭遇了一場自然災害,糧食收成大減。許多百姓面臨着飢餓的威脅。君主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大臣提出,可以從鄰國購買糧食來緩解危機,但這樣會花費大量的錢財。君主陷入了沉思,他覺得這樣做雖然能解燃眉之急,但長遠來看並非良策。 正在這時,另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陛下,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惠而不費的措施。比如,開放皇家的糧倉,在一定程度上救濟百姓;鼓勵富戶拿出多餘的糧食來幫助鄰里;組織百姓們進行互助自救等。這樣既不會耗費過多的國家財富,又能切實幫助到百姓。”君主聽後,眼睛一亮,立刻採納了這個建議。 於是,君主下令開放糧倉,讓那些飢餓的百姓能夠領取到一定量的糧食。同時,他大力宣揚鄰里互助的精神,使得富戶們紛紛慷慨解囊。百姓們也在君主的號召下,團結一心,共同應對這場災難。 通過這些惠而不費的舉措,國家順利地度過了難關。百姓們對君主更加愛戴和擁護,整個國家也變得更加團結和穩定。 這位君主深知,作爲一國之主,要時刻爲百姓着想,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政績而忽略了百姓的實際需求。他以惠而不費的原則來治理國家,讓國家在不耗費過多資源的情況下不斷髮展進步。 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在處理事情時,要善於尋找那些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會造成過多損失的方法。要懂得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讓事情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惠而不費的智慧,不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無論是在管理、經濟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這種智慧,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

惠而不費-成語圖片

惠而不費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