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箸代籌

成語拼音

jiè zhù dài chóu

藉箸代籌成語解釋

箸:筷子;籌:過去用以計算的工具,引伸爲策劃。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後比喻從旁爲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典故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請借前箸以籌之。”

成語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執不下時,謀士鸝食其也沒有別的好辦法,這時張良進來拜謁。劉邦問怎樣才能儘快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張良見劉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畫起來,指點江山。劉邦頓時茅塞頓開、喜笑顏開。

成語造句

在討論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會議上,他詳細地分析了各種情況,彷彿藉箸代籌一般,提出了極具可行性的方案。

成語故事

在楚漢相爭的歷史時期,局勢變幻莫測。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向劉邦獻策,建議他分封六國的後代,藉此來獲得他們的支持,共同對抗項羽。 劉邦聽後,覺得這個主意似乎不錯,便開始認真考慮起來。然而,就在劉邦即將做出決定之時,張良前來拜見。張良聽聞此事後,大吃了一驚,他深知這個策略的弊端。 張良冷靜地對劉邦分析道:“現在的局勢絕非分封所能解決。那些六國的後代,人心各異,未必會真心支持我們。而且如今楚漢相爭正處於關鍵階段,我們需要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精力去搞這些複雜的分封之事。”接着,張良拿起桌上的筷子,以此爲籌,詳細地爲劉邦剖析其中的利害關係。 他藉箸代籌,指出如果分封六國後代,他們很可能會只顧自己的利益,未必會全力協助劉邦對抗項羽。這樣一來,劉邦不但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反而可能會引發內部的混亂和矛盾。劉邦聽後,如夢初醒,恍然大悟,立刻意識到自己險些犯了一個大錯。 張良的遠見卓識和冷靜分析,讓劉邦果斷放棄了酈食其的建議。正是因爲張良的及時勸阻和正確引導,劉邦才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保持清醒的頭腦,集中力量與項羽進行最後的決戰。 藉箸代籌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形象地體現了張良在關鍵時刻,以巧妙的方式爲劉邦出謀劃策,幫助他避免了錯誤的決策。在歷史的長河中,張良的智慧和謀略成爲了後人傳頌的典範,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面對重大抉擇時,冷靜分析和長遠眼光的重要性。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要善於藉助各種手段和方法,來爲自己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據,避免盲目行事,以免陷入困境和危機之中。

藉箸代籌-成語圖片

藉箸代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