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訛成蠹
成語拼音
- jī é chéng dù
積訛成蠹成語解釋
- 指謬誤積久,敗壞人心。
典故出處
- 唐·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理,而豪猾時逾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於變風,而生徒多墮業;列郡在乎頒條,而幹禁或未絕;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風靡,積訛成蠹。”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社會發展中,如果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長期得不到糾正,就可能積訛成蠹,對整個體系造成嚴重的損害。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的國度。這個國度的各項制度和規則,在最初建立的時候都是非常合理和完善的。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細微的錯誤和不合理之處開始慢慢出現。起初,這些問題並不起眼,就像小小的蛀蟲,人們並沒有太過在意。比如在律法的執行中,偶爾會有一些模棱兩可的解釋,這讓一些人有機可乘,利用這些漏洞爲自己謀取私利。在官場中,一些不良的風氣也開始滋生,官員之間互相包庇、權力濫用的現象逐漸增多。
但人們都覺得這只是個別的情況,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去糾正和改善。就這樣,這些小小的錯誤和弊端一點點地積累起來,就像蛀蟲不斷侵蝕着國家的根基。年復一年,這些積少成多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憂心忡忡,不斷地向統治者進言,希望能夠進行徹底的改革和整頓。可是統治者卻沉迷於安逸的生活,對這些問題視若無睹,認爲這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不值得大動干戈。
終於,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度因爲這些積累已久的錯誤和弊端而陷入了混亂和動盪之中。社會秩序崩潰,經濟衰退,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這時候,統治者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想要挽回局面已經變得異常艱難。
這個故事深刻地詮釋了“積訛成蠹”這個成語的含義。就如同《後漢書·來歷傳》中所記載的那樣,一些看似微小的錯誤,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最終會釀成大禍。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許多曾經強大的王朝和國家,往往都是因爲對一些細微問題的忽視和放縱,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衰敗。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對於任何錯誤和不合理之處都要及時發現並予以糾正,防止“積訛成蠹”的悲劇發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積訛成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