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
成語拼音
- jī jí zhōng liú
擊楫中流成語解釋
- 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典故出處
-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成語典故
- 晉元帝在江南建立東晉,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佔。祖逖準備率軍收復中原,朝廷只給他奮威將軍的虛名,祖逖率領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後來他果真收復大片失地,但東晉根本無心抗戰 晉祖逖帥師北伐,渡江於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 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後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成語造句
- 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大有擊楫中流之勢,決心爲保衛祖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成語故事
- 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匈奴等少數民族紛紛起兵,建立政權,中原地區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
祖逖,一個心懷壯志的年輕人,目睹國家的動盪和百姓的苦難,決心要爲恢復中原而努力。他與好友劉琨一起,每日聞雞起舞,刻苦練武,磨鍊自己的意志和本領。
後來,祖逖率領着親族和部曲渡過長江,準備北伐。當船行至江心時,祖逖望着滾滾江水,豪情滿懷。他拿起船槳,用力地擊打江水,大聲說道:“我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就如同這江水一般有去無回!”衆人被他的決心和氣概所感染,士氣大振。
祖逖在江北積極招募士兵,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他多次與敵軍交戰,屢戰屢勝,逐漸收復了大片失地。然而,他的北伐事業並非一帆風順。當時的東晉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對祖逖的支持並不充分,甚至還有人嫉妒他的戰功,對他進行掣肘。
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阻礙,但祖逖始終沒有放棄。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艱難的環境中繼續戰鬥。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然而,長期的征戰和操勞最終還是讓祖逖病倒了。在病榻上,他依然心繫北伐事業,念念不忘收復中原的使命。不久後,祖逖含恨而終。
祖逖的一生,是爲了國家和民族奮鬥的一生。他的“擊楫中流”之舉,展現了他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成爲了後世人們傳頌的佳話。他的事蹟也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爲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奮勇前行。正如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祖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成爲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和榜樣。
擊楫中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