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憂成疾

成語拼音

jī yōu chéng jí

積憂成疾成語解釋

憂憂慮。長久憂慮就會得病。

典故出處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李逢吉裴度諫穆宗》崔發驅曳中人,誠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發下獄,積憂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長期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無人傾訴,最終積憂成疾。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楚國,有一位忠誠的大臣名叫屈原。屈原一生致力於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他心懷壯志,渴望楚國能夠繁榮昌盛。 當時的楚國,政治局勢複雜多變。一些奸臣當道,他們只顧自己的私利,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屈原痛心疾首,多次向楚王進諫,力陳利弊,希望楚王能夠遠離奸臣,採納正確的治國方略。然而,楚王卻被奸臣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對屈原的忠言逆耳不聞。 屈原眼見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國家的形勢日益危急,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悲憤。他深知楚國正面臨着巨大的危機,但卻無力改變這一切。日復一日,屈原的憂慮不斷積累,漸漸地,他的身體也開始出現了問題。 儘管如此,屈原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責任。他繼續寫詩作文,抒發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以及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他的詩篇充滿了激情和力量,在民間廣泛流傳,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然而,奸臣們卻對屈原恨之入骨,他們不斷地在楚王面前詆譭屈原,最終導致楚王將屈原流放。在流放的日子裏,屈原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但他的憂國憂民之心卻從未改變。他依舊心繫楚國,時刻關注着國家的命運。 長期的憂慮和困苦的生活,讓屈原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終積憂成疾。儘管他的身體飽受病痛的折磨,但他的精神卻依然堅強。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掛念着楚國的未來。 後來,楚國果然如屈原所擔憂的那樣,陷入了混亂和危機之中。百姓們生活困苦,國家面臨着覆滅的危險。而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志士,卻因爲積憂成疾,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屈原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悲歌。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忠誠和愛國的精神,他的詩篇和事蹟流傳千古,激勵着無數後來人。他的遭遇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當一個國家被奸臣所左右,當正義得不到伸張時,將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多麼巨大的災難。而積憂成疾這個成語,也正是從屈原的故事中衍生出來的,它提醒着人們,過度的憂慮和壓力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們應當學會正確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積憂成疾-成語圖片

積憂成疾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