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脈緩受
成語拼音
- jí mài huǎn shòu
急脈緩受成語解釋
- 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行中,故意放鬆一筆,以造成抑揚頓挫之勢。同急脈緩灸”。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他始終保持冷靜,懂得如何急脈緩受,以穩健的態度處理問題。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陳國。陳國的國王陳莊公是一位頗具雄心壯志的君主,但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有時會顯得過於急躁。
有一年,陳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田地乾裂,莊稼枯萎,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陳莊公心急如焚,急於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希望能迅速出臺應對措施。
在朝堂上,一些大臣們提出了一些激進的建議,比如立刻增加賦稅以籌集救災資金,或者強制百姓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陳莊公聽後,覺得這些建議似乎能夠快速解決問題,便準備下令實施。
然而,這時一位名叫李大夫的臣子站了出來。他恭敬地對陳莊公說:“大王,如今局勢雖然危急,但我們切不可急躁行事。就如同治病一般,需急脈緩受。我們應當冷靜思考,全面權衡利弊,不可盲目採取行動。增加賦稅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可能引發民怨;強制水利工程建設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勞民傷財。我們不如先仔細調查災情,合理規劃救災方案,逐步實施,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讓國家和百姓受益。”
陳莊公聽了李大夫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自己剛纔確實過於急躁,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後果。經過一番思考,陳莊公決定採納李大夫的建議,先派遣官員深入各地詳細瞭解災情,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救災計劃。
在實施救災計劃的過程中,陳莊公也始終保持着冷靜和耐心,不急不躁地推進各項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陳國終於逐漸從旱災中恢復過來,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軌。
陳莊公感慨地對李大夫說:“多虧了你當初的諫言,讓我明白了急脈緩受的道理。若不是你,我恐怕會因爲急躁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從此,陳莊公在處理事務時更加註重沉穩和理智,而“急脈緩受”這個道理也在陳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處理事情的一個重要準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緊急情況時,我們不能被情緒左右而盲目行動,而應該像中醫治病一樣,即使脈象急切,也要慢慢接受和處理,保持冷靜和理智,全面分析問題,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避免因急躁而帶來的不良後果。
急脈緩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