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賞濫刑
成語拼音
- jiàn shǎng làn xíng
僭賞濫刑成語解釋
- 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典故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善爲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君主治理國家應遵循正道,若不能公正嚴明,隨意而爲,就容易出現僭賞濫刑的情況,從而導致朝綱混亂,民心盡失。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曾發生過一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當時,這個國家有一位新登基的君主,他一心渴望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和統治。然而,他卻採取了錯誤的方式。這位君主在賞罰制度上失去了應有的分寸,常常隨意賞賜,對一些並無功績之人也給予重賞,導致國家的財富被無端消耗,真正有才能和努力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同時,他在施行刑罰時也極爲混亂和過度。一些輕微的過錯被施以重刑,百姓們生活在恐懼之中,人心惶惶。許多無辜之人受到牽連,社會秩序被嚴重破壞。
有一次,一位忠誠的臣子實在看不下去了,鼓起勇氣向君主進諫。他引用歷史上的事例,講述那些因賞罰不公而導致國家衰敗的故事,希望君主能夠幡然醒悟。他說:“昔日有朝代因賞罰不明,僭賞濫刑,最終走向覆滅。我們不能重蹈覆轍啊!”然而,君主卻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認爲這位臣子是在挑戰他的權威,一怒之下將其罷黜。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人才紛紛外流,百姓對君主失去了信任和希望。周邊的國家看到這個國家的混亂局面,開始蠢蠢欲動,試圖侵犯其領土。
最終,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在內外交困之下陷入了困境。百姓們生活困苦,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危機。而那位一意孤行的君主,也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此時已經悔之晚矣。
這段歷史成爲了後人的深刻教訓,提醒着人們賞罰必須要有度,不可僭賞濫刑。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讓百姓安居樂業。正如古人所云:“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爲上。”賞罰分明且恰當,方能確保國家的繁榮與穩定。
僭賞濫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