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髮留賓
成語拼音
- jié fā liú bīn
截髮留賓成語解釋
- 以之爲賢母好客的典故。
典故出處
- 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範逵往訪,陶母湛氏剪髮賣以治饌款客,並剉碎草荐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成語典故
- 東晉時期,范陽孝子範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氣,但家裏清貧,與母親湛氏相依爲命,艱難度日。陶侃發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長髮剪下,讓兒子拿到市場上賣了換回幾斛米,另外劈柱與燒草墊招待客人,範逵對他們十分敬佩。
成語造句
- 陶母爲了招待客人,竟然截髮留賓,這種舉動實在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
- 在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陶侃的人。陶侃年少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志向和才華。
陶侃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且志向高遠。有一次,陶侃的好友範逵前來拜訪。當時,陶侃家中一無所有,根本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招待客人。然而,陶侃的母親諶氏卻不想讓兒子在朋友面前失了禮數。她靈機一動,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諶氏毫不猶豫地剪下自己的頭髮,拿去換了一些食物和酒,用來款待範逵和他的隨從。不僅如此,諶氏還把家中的草蓆鍘碎,給範逵的馬當作飼料。
範逵被諶氏的真誠和熱情深深打動,他對陶侃說:“你有如此偉大的母親,日後必定會有所成就。”果然,陶侃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逐步在仕途上嶄露頭角。他歷經多次征戰,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成爲了一代名臣。
諶氏截髮留賓的舉動,成爲了一段佳話流傳開來。這個故事體現了諶氏的深明大義和對兒子的關愛,也展現了她在困境中積極應對、想盡辦法招待客人的智慧和勇氣。這也激勵着後人,無論在多麼艱難的情況下,都要保持真誠和熱情,盡力去對待他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諶氏這樣的人物並不少見。她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品德和情誼。這種截髮留賓的精神,也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珍貴的一部分,一直傳承至今,提醒着人們要珍惜友情,懂得感恩,在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以堅定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截髮留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