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劍殺人
成語拼音
- jiè jiàn shā rén
借劍殺人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同借刀殺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表面上與人爲善,實則心懷叵測,常常想出一些陰謀詭計,妄圖借劍殺人,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中,發生了一段波譎雲詭的故事。
衛國的國君有一位十分信任的大臣叫公孫賈。公孫賈爲人陰險狡詐,一直對朝中另一位大臣李義心懷嫉妒。李義爲人正直,很有才能,深受國君的器重,這讓公孫賈心中的怨恨日益加深。
有一天,衛國與鄰國發生了衝突,形勢十分危急。公孫賈看到了一個除掉李義的機會,他向國君進言,說李義有通敵叛國之嫌,建議國君將其處置。國君聽後有些猶豫,他不太相信李義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公孫賈見國君有些遲疑,便心生一計。
他找到一個與李義有些矛盾的將領,偷偷地對他說:“現在國君對李義已經有所懷疑,如果你能借此機會除掉他,我必定會在國君面前爲你美言,讓你加官進爵。”這個將領本就對李義不滿,聽了公孫賈的話後,便決定按照他的計劃行事。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這位將領故意挑起事端,與李義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吵中,將領突然拔出佩劍,佯裝要刺殺李義。李義猝不及防,被劃傷了手臂。國君得知此事後十分憤怒,他認爲李義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還與人爭鬥,完全不顧國家的安危。公孫賈趁機在國君耳邊煽風點火,說李義這是公然違抗君命,其心可誅。國君最終聽信了公孫賈的話,下令將李義處死。
李義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而公孫賈卻藉助他人之手成功地除掉了自己的心頭大患。然而,衛國也因爲失去了李義這樣一位賢能的大臣,在之後的局勢中變得更加艱難。
這正是“借劍殺人”的典型事例,公孫賈利用他人和複雜的局勢,達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借他人之力來達成自己私慾的事情屢見不鮮。正如《三十六計》中所說:“借刀殺人者,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這種手段往往隱藏在各種表象之下,讓人難以察覺,卻能給人帶來致命的傷害。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避免成爲他人陰謀詭計中的犧牲品。同時,我們也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使用這樣的手段去傷害他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公正的社會環境。
借劍殺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