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舌弊口

成語拼音

jīn shé bì kǒu

金舌弊口成語解釋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典故出處

《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那複雜的局面,他本想據理力爭,可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彷彿金舌弊口,不再多言。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鄭國內有一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名爲然明。 然明以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在朝堂上聲名遠揚。有一次,鄭國發生了一些混亂和動盪,百姓們對朝政頗有怨言,各種言論紛紛四起。 當時的國君感到十分憂慮,他擔心這些言論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威脅。於是,他找來然明,詢問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然明思索片刻後,建議國君採取嚴厲的措施,禁止百姓們隨意議論朝政,對於那些敢於直言不諱的人要給予嚴懲。 國君聽後,有些猶豫,他深知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又擔心局勢失控。就在這時,另一位大臣子產站了出來。 子產反對然明的建議,他說道:“不可,古之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如果我們強行堵住百姓的嘴巴,不讓他們說話,就如同用堤壩去阻擋奔騰的河流。水積累到一定程度,一旦決堤,其危害將不可估量。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傾聽百姓的聲音,從中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 國君聽了子產的話,深覺有理,便放棄瞭然明的提議。他開始重視百姓的意見和訴求,積極採取措施改善民生,使得國家逐漸恢復了穩定和繁榮。 而然明也從這件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明白了不能僅僅憑藉自己的口才去主張一些看似有效的辦法,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道理。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故事成爲了一個經典的範例,提醒着後人要重視民衆的聲音,不能因爲害怕不同的意見而“金舌弊口”,試圖去壓制言論。只有廣開言路,積極傾聽和接納各方的觀點,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推動國家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智慧的治理並非是簡單地運用權力去禁止和限制,而是要懂得權衡利弊,以更加包容和開明的態度去面對各種聲音和挑戰。正如子產所倡導的那樣,讓百姓能夠自由地表達,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金舌弊口-成語圖片

金舌弊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