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端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liǎng duān
進退兩端成語解釋
-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這個艱難的抉擇,他猶豫不定,彷彿置身於迷霧之中,不知該如何是好,真是進退兩端。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明。當時,國家正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決策。
這個國家與鄰國長期存在一些領土爭端,近期矛盾更是日益激化。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是採取強硬的態度發動戰爭去爭奪更多領土,還是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爭端。
李明在這件事上感到十分糾結,他陷入了進退兩端的困境之中。他一方面看到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歷史上諸多因爲戰爭而導致國家衰敗、人民受苦的例子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深知戰爭的殘酷性和不確定性,一旦開戰,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但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如果選擇和平談判,會被國內一些激進的勢力指責爲軟弱無能,自己的地位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他在朝堂上左右爲難,既不敢明確表示支持戰爭,也不敢堅定地倡導和平。
在這種糾結中,李明開始變得猶豫不決,做事也畏首畏尾。他既沒有積極地去推動和平談判的進程,也沒有爲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時間一天天過去,國家的形勢變得越來越危急。
其他大臣們看到李明的這種狀態,紛紛對他表示不滿。有人指責他沒有擔當,不能在關鍵時刻爲國家做出正確的決策。
最終,鄰國察覺到了這個國家的猶豫不決,趁機發動了攻擊。由於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國家在戰爭初期連連失利,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李明追悔莫及,他意識到自己當初因爲進退兩端的猶豫而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果斷決策、勇敢擔當的先輩們,後悔自己沒有能夠像他們一樣堅定地做出選擇。然而,此時後悔已經太晚,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危機,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決策時,不能像李明一樣進退兩端,猶豫不決。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果斷地做出選擇,勇於承擔責任,這樣才能避免因爲拖延和猶豫而帶來的嚴重後果。只有堅定地朝着一個方向前進,纔有可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出路,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
進退兩端-成語圖片